浙江环保新闻网8月25日讯(记者 胡翀)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叹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雄伟壮阔时,作为中国沿海最大的滩涂湿地之一的杭州湾湿地已经在大桥南岸静静地走过了第四个年头,但这片表面看似平静的湿地上,正孕育着一个生机勃勃的野生世界。
“我们也很矛盾,既想宣传湿地,打造湿地品牌,又怕游客一下增多,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杭州湾湿地公园开发管理部的胡伯军这样和记者描述自己的心情。
湿地中心区域被大片保护区包裹在里面
限制接待人数减少人为干扰
胡伯军介绍说,目前,杭州湾湿地中心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区、涉禽和游禽活动区、处理湿地区域、水禽栖息地区域、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五个功能分区。有“长廊曼回、溪影花语、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水月、林光罨画、巢林鹬归”十景。
据了解,整个杭州湾湿地的面积为43.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的一期项目,占地约5000亩,大概也就是整个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而湿地管理中心目前仅安排了其中1000亩对游客开放。从开放至今,湿地对游客进行控制性进入,生态区日接待量不超过2000人。
远处菖蒲从中栖息着大量野生鸟类,但记者也只能远观
记者探园核心区域同样被拒
胡伯军带着记者搭乘园区游览车,参观了湿地的几处景点和湿地候鸟博物馆。然而当记者饶有兴致地提出对其他几处景点参观取景,这一请求被胡伯军婉拒了。胡伯军对照规划图版告诉记者,我们参观的这些景点在湿地一期项目中占比很小,而周边大片湿地的主人其实是栖息在此或过境休息的鸟类和其它一些野生动物。它们的栖息环境是湿地的禁区,绝对不能被打扰。因此,有些靠近鸟类栖息地的景点,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是对游客关闭的。
从高清监控镜头中一窥野生鸟类的生活状态
由于杭州湾湿地地处我国三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线的中心位置,是夏候鸟、冬候鸟迁徙的必经路线。因此,如何保护这些鸟类,是他们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今想要近距离观看这些鸟类,只能通过湿地公园设置的少数几处伪装房和候鸟博物馆里的24个高清摄像头。这也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减少人类的干扰。
数百种动植物构成湿地生态链
“保护始终放在了开发的首位。”胡伯军说。目前,杭州湾湿地中心区域内累计记录鸟类16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有13种;此外,记录高等植物281种,监测到浮游植物192种,鉴定出底栖动物56种、鱼类42种。而更让人欣喜的是,这几年,全世界仅存5000只的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在消失多年后,又重现湿地公园。
由于生态的改善和大量鸟类的栖息,并对周边区域环境与气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杭州湾湿地正在以自己的发展节奏,向周边辐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张生态名片,使杭州湾湿地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广。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