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人曾将水井比作城市的眼睛,在自来水时代之前,没有水井,不仅居民不能生活,城市也没了灵气。每一口水井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它静静地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这些特有的水井文化以及独特的市井风俗,也正是历史留给杭州的财富。然而随着城市的变革,许多水井有些受到污染,而有些甚至就湮没了。因此,保护和利用好水井,不单单只是延续它的功能,更应该通过这些水井,唤醒人们的记忆,传承历史的文脉。
浙江环保新闻网8月27日讯(记者 胡翀 实习记者 黄玉环)“地下水污染严重,导致现在井水的水质越来越差,用的人自然就少了。”地方文化研究者曹晓波告诉记者。
近日,本网开展探访杭州水井活动,回忆曾经的“井边生活”,在记者的前期探访中发现,虽然杭州的水井曾经进行大规模的保护修缮,但是目前真正在使用的并不多,一些水井甚至面临着破损、填埋的困境。
曹晓波认为,地下水污染和井水使用者的减少,是使水井失去原有功能的两大原因,想让井水恢复以前的状态已经不太现实。
养育了世代杭州人的水井为何现在不能用了?
井水有异味,水质不宜饮用,水井因此而荒废,这是记者在探访中发现的普遍问题。
坐落于吴山脚下的郭婆井,其井水曾与虎跑泉、龙井、玉泉、吴山泉等五泉并称为“杭州圣水”,如今却出现了异味。据当地居民陈先生反应:“以前这口井里的水都好用的,现在水质变差了,只能洗衣洗菜。”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康家桥的万善井,随着河道的污染,临水而居的古井成为了摆设,井里的水成了一滩死水,住在附近的孙阿姨告诉记者:“我们小时候都是喝这口井的水长大的,现在虽然也想用井水,但是水质差的连洗衣服都不可以了。”
在本网记者探访的15口水井中,虽然有7口仍在使用,但井水都只是用来洗物,饮用的已经没有了。
那么,以前世世代代杭州人都在使用的水井为什么现在不能用了呢?
地方文化研究者曹晓波研究井文化多年,曾参与撰写《杭州的井》一书。他告诉记者:“从卫生间在住宅区流行以后,居民的排泄粪水很大一部分被排到地下化粪池里,化粪池的污水经过渗漏,严重污染地下水,井水水质也因此变差。”
井水水质变差,导致使用者减少,而长期不使用,井里的水成为死水,水质又变得更差。曹晓波认为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导致了一种水井使用愈来愈少的恶性循环。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对于生活污水都要求纳管处理,然而由于部分小区建设年代久远,一些人意识不到位,杭州生活污水渗漏地下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除去现实功能水井还有哪些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来水逐渐普及,水井也失去了它原有的现实功能,那么,除了提供水源,水井还有那些价值呢?
在我国古代,人们喝的先是江河湖水,后来人们发现地下水要比地表水洁净的多,于是凿起了井喝地下的水。全国城镇中像杭州这样水井之多,留下轶事趣闻之多,是屈指可数的。曹晓波表示:“杭州的水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并起到了地理位置参考的作用。”
此外,杭州的水井由于建造年代、工艺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各式各样形状不同的造型,在视觉上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这些大多位于传统街巷、院落中的水井,对于消防隐患大的老建筑,也起到了消防栓的作用。
现在正值夏天,傍晚的杭州老城区,依旧可以看到一家人围坐井边纳凉的情景,老杭州们认为水井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这个城市的温度。
水井应如何保护?
保护水井不仅是防止它损坏湮灭,更需要进一步保护它的井水,这就需要杜绝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开发利用,其本身对于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水井则是联系人类和地下水的重要枢纽,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井源保护都十分重视。
在美国,大约有一半人口的饮用水来源于地下,井源保护是保证供水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美国制定了井源保护计划,调查研究重要区域含水层系统持续地下水开发的响应,全面实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容易引发停水停电,导致地震引起的火灾难以扑灭,因此日本民众更懂得保护水井。在日本城市公园或老式民宅中的水井大都得到相关部门和民众的良好保护,平时水井口加盖,火灾时打开井盖汲水救火。
而在我国,对于水井的保护也在不断推进,然而大多停留于保护井本身上,对于地下水保护则没有引起充分重视。
2009年,杭州市城管委等多部门曾联合启动《古井保护工程》,对杭州市内的211口古井进行全面的修缮改造,目前这些古井大多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但是,各城区其余的数千口普通水井则长期处于无人管理,井水的水质也不容乐观。
水井赋予了杭州这座城市灵气,见证了它的历史变迁。保护水井需要相关部门和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努力,同时杜绝污染地下水源也是水井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