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开展着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活动,让我省农村的环境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不过,拆鸭棚、拆温室,也让原先依靠养殖致富的农民面临转产转业的选择。
在杭州都市圈的桐乡、德清,养鸭、养鳖曾经是那里的特色产业。这些养殖户怎么办?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对村貌水情的整治过程中,当地通过转产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培训+补贴等举措,养殖户在转产转业的同时,也有了二次致富的机会。
桐乡:从养鸭大户到农庄主
姚太线是桐乡到乌镇景区的必经之路,以前,快到乌镇时,游客就会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这是因为,路东侧的乌镇陈庄村是有名的养鸭村,全村70%以上的农户养鸭,臭味来自鸭粪。
现在,村里最大的养鸭场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漂亮的生态农庄。农庄主正是村里曾经最大的养鸭户傅生荣。
“我是乌镇第一个养鸭的,已经养了二十多年了。”傅生荣说,以前他有3000多平方米的鸭棚,“生意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100万元。”
傅生荣也是乌镇第一个拆鸭棚的,乌镇“三改一拆”活动自去年5月开始,老傅第一个拆鸭棚。“这两年,养鸭行情太差了,一年要亏四五十万元。”养殖亏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看到乌镇旅游发展的后劲,“每年大小假期,姚太线车多得排起了队,我们这里位置这么好,做旅游农庄肯定行。”
傅生荣和村里另一个养鸭户合资,投资400万元建了“邱港群贤农庄”。原先被鸭粪浸染得“像酱油一样的”的池塘,被改造成了生态垂钓湖,鸭棚也改造成了农家小木屋。
养鸭基地旁的东邱港原先是有名的垃圾河,淤泥遍布,臭气熏天。如今鸭棚都拆了,再加上综合治理,潺潺流水已清澈见底,成了乌镇最漂亮的景观河之一。
在傅生荣的带动下,一批养殖户也纷纷转业。刘福林原来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现在在农庄里做维护工,每月至少收入3000元。像刘福林这样的,“邱港群贤农庄”里有10多位。
德清:甲鱼环保养殖受追捧
9月16日,德清召开了温室龟鳖养殖动员大会,启动了温室龟鳖养殖整治工作。目前德清甲鱼养殖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已经完成整改近31%。
归毛头是德清吴越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以前他采用温室养殖,如今甲鱼都生活在露天水塘里。“温室养殖,甲鱼排泄物不及时处理,就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归毛头说,环境污染严重,养大的甲鱼肉还不鲜嫩,口感不好。后来,他就逐渐改为外荡养殖。
如今,在他家400多亩水塘里,甲鱼快活地在游泳,累了倚着水草小憩;饿了,小鱼小虾和螺蛳是最好的饵料。归毛头说,不用再担心甲鱼的排泄物会污染水塘,因为水草、水葫芦有天然的吸附功能。
采用原生态的外荡养殖,让老归家的甲鱼更加鲜活,成了杭州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年产量在10万只左右,6成以上销往杭州。”归毛头说,像上海等周边城市也有不错的销路。
农民早有转产转业提升技术的念头
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机会给予培训
有实力转产做旅游农庄的养殖户,毕竟还是个例。绝大多数养殖户该如何寻找谋生和致富之道?
乌镇副镇长沈惠强表示,政府要多关注农民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区域的产业特色和自身特长,安排农户寻找谋生的手段。目前,乌镇已拨付转产转业补助3066万元,帮助养殖户度过转业困境期。
“养殖业行情受市场波动太大,其实农民早就有转产转业的念头了,就是没有机会。”沈惠强表示,乌镇已经开办多期就业培训班,帮助养殖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乌镇,一大批养殖户从事与旅游有关的三产服务业,陈庄村的杜富根在鸭棚拆除后,就在镇里开起了民俗旅馆,颜家村的孙茂根养了一辈子鸭,现在在乌镇旅游公司工作,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德清乾元镇早在今年5月就对全镇温室龟鳖养殖情况作了详细调查,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帮助指导农户完成整改工作。“我们开设了农民培训班,帮助农户学习掌握其他工作技能,并鼓励农户去企业或者外出打工。”德清县农业局局长胡雪荣表示,通过加大政策帮扶和转产引导力度,加强对整改农户的农技指导和培训,可以引导农户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