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糟坊浜的淤泥就该清理干净了,到时候等河底的淤泥晒干后,我们还会在河底撒上石灰,一方面用于改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起到杀菌的功效。”近日,在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龚林告诉记者,针对部分淤泥长期沉积的河道,他们采用了在河床上撒石灰的做法,以此巩固清淤的效果。
据了解,全长200多米的糟坊浜的清淤“妙方”,来自与其连接的杨家浜。杨家浜全长800米左右,东西走向,其南岸集中着较多的农房,其中大部分为出租房,由于大量生活垃圾的沉积,十多年未清淤的杨家浜给此次“清三河”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我们是4月初开始清淤的,当时河道中沉积着大量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清淤后的水质,我们想到了晒干河床后撒石灰的方法。”龚林说。
除了河床撒石灰外,为了保障河道的清淤成效,新仓镇还将抽取泥浆的结算方法进行了创新。“以往,一条河道有多少泥浆都是粗略估计的,这使得施工队伍在清淤过程中存在‘偷工减量’的现象。”新仓镇治水办主任金根良说,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情况,今年该镇在淤泥结算方法上有了新招,即预估只作为参考,结算的重点在淤泥晒干之后的土方量,其结算的时间则推迟至一年之后。“我们村里的孟家河清淤效果特别好,因为在这样的结算模式下,为了保证结算成果,施工队伍在抽淤泥的过程中更花心思了。”友联村党委书记王明生说,为了有效提高淤泥的使用效率,孟家河边上的两个淤泥量近1900立方米的塘里已种上藕。
为了有效防止在清淤之后河岸出现坍塌现象,三叉河村还在河岸坡度较高的河段打上了木桩。记者在南河浜的石桥上看到,短短50米长的陡坡区段已整齐地打上了300根木桩。“虽然该河河面只有2米宽,但岸坡非常陡,而且边上的农房和厂房基本都临河而建,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该村党委书记徐国军说,打上木桩就能未雨绸缪,防止河岸坍塌。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