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深呼吸。冬日的古堰画乡碧溪清清,芦花轻荡,别有一番寂静之美。第二次来此的上海游客陈延辉感叹:“无论是满眼绿意的春夏,还是萧瑟之意的秋冬,这里的水总是那么纯净、清冽。”
纯净如斯,不止一处。
无论是白莲芬芳、古堰焕新的莲都,还是青瓷扬名、铸剑天下的龙泉;无论是茶园遍地、古村满怀的松阳,还是梯田叠翠、童梦木玩的云和……百变的丽水,不变的是处处有水。而今年开展的“五水共治”更让这些溪流水道更加清澈,被到此的一拨拨游客频频点赞。
好生态更是转化成了经济优势。“五水共治”以来,和全省、全国旅游业的增速相比,丽水生态旅游业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1月—9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200.46万人次,同比增20.48%,旅游总收入260.66亿元,同比增26.63%,两项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仅“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445.29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0亿元。绿水青山闪“金光”。在将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发展的丽水,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当地百姓。
乐享“生态红利”人人护水成自觉
连日来,74岁的松阳县新兴镇张山头村村民陈银凤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干净。“村里倡议大家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营造洁净的村居环境。我这房子可是村里最好的古宅,来村里玩的游客都会到家里走走看看。”陈银凤自豪地说,这不仅是她家的门面,更是全村人的门面,一定要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以前大家贪图省事,就把垃圾直接倒在溪里。一下大雨,很多垃圾就会流到村道上,又脏又臭。”63岁的村民郑金林坦言,经过“五水共治”的整治,这些问题得到了缓解,治水对大家有好处,他们自然要积极参与。
看着大家都在“治水”,村里唯一的养猪户郑李弟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家的猪。“村里的河道弯弯曲曲有近4公里,几乎流经家家户户,自己家的猪粪猪尿流到河里,不就影响了全村人?‘治水’是大家的事,我可不能拖后腿。”郑李弟说,房前屋后也干净多了,住着舒心。
变被动整治为主动保洁,这不仅仅发生在张山头村。事实上,治水给景区、村庄带来的“生态红利”已经让“房前屋后人人扫,村边河道人人清”逐渐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为,有效破解了农村污水的源头保洁问题。
生态旅游县遂昌,将“五水共治”和“洁净乡村”工作有机结合,把每年季节交替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定为全县“洁净家园行动日”,在7个重点乡镇和26个村级开展乡村专业保洁站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建设,启动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和有毒有害垃圾有偿回收工作。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坑口村,村民梁丽琴一手拎红桶、一手拎蓝桶,把蓝桶里的不可回收垃圾倒在路边固定垃圾箱里,把红桶里的果皮剩菜填埋到茶叶地里。如今,这样的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坑口村村民的新习惯。
前期,村里下发了660个垃圾桶,每户发一个标注着“可回收垃圾”的红桶和一个标注着“不可回收垃圾”的蓝桶。村党支部书记潘比峰介绍,农户将可回收的果皮剩饭、菜根菜叶等有机垃圾填埋在田里、山上,不可回收垃圾倒在固定垃圾箱里,由乡里统一清运,避免入河污染。同时,村里还规划了近3000平方米的地块统一填方处理建筑垃圾。“以前来这片装运垃圾都是满满一大车,如今明显少了许多,就连苍蝇蚊子也少了。”乡垃圾清运工钟春长对垃圾分类试点带来的变化充满欣喜。
全民治水,人人在行动。青田开展了“万人齐心共清母亲河”行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万名干部群众,对身边的黑、臭、垃圾河进行了集中清理。目前,青田已组建“侨乡丽人志愿队”、“社区劝导队”、“侨眷志愿队”等志愿者队伍33支、成员1345人,有7万多人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治水行动,收到各类捐款、捐物1939万元。缙云仙都11家农家乐自筹10余万元,在全县率先建设一批隔油池,农家乐排放的废油污水经自家隔油池统一处理后,再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排放,有效保护周边环境。景宁畲族自治县组建“畲乡丽人”志愿者服务队、“青春治水”志愿者服务队、“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共计有志愿者2226人,先后开展志愿活动150余次……
治水治出了好生态,好生态让游客纷至沓来,拉动我市旅游经济增长,尝到甜头的村民又将治水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样的良性循环每天都在丽水上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年累月地保持一江源头活水不易,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心,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丽水,正在这条道路上实践着,坚持着。
点水成金价更高酿出美好生活
山水无价,山水亦有价。
“五水共治”,让处州大地还原了她的本色之美。正是这份原生态的纯美,吸引了八方游客竞相慕名而来。好山水卖出了真金白银。
龙泉山景区半山腰的炉岙村,高山林海荫庇一方。村庄以生态环境和正宗的农家菜吸引着大批来自上海、义乌的客人。“有一对上海夫妻,今年夏天就在我们家包了一个房间长住,光付给我的租金就有2千多元。”季根友是村中的农家乐经营户,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他,显然已经从炉岙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中尝到了甜头。
2014年,龙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拉开序幕,将炉岙村定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批试点村。该村迅速行动,每家每户铺设地下污水管道,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6月初,炉岙村总投资80万元的生活污水太阳能微动力处理工程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污水量达到60吨,改变了村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状况,在满足全村村民生活、农家乐污水处理的同时,经处理的污水还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水清村美,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生意愈发火爆,村民赚起了“绿色生态钱”。炉岙农家乐也正从最初单纯的“吃农家菜”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型步入食养、水养、文养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新阶段。今年以来,该村已接待游客4.3万多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50多万元。
素有“石寨”之称的畲族深垟村也曾经污水四溢。该村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将污水排放、卫生环境保护责任写进村规民约,以此规范约束村民的行为。为做到长久保持,村里聘请了10余位护水员全村巡逻,维护河道清洁。村里的保洁员也增加到了4个,全天候对村道等公共场所进行保洁。同时还投入60余万元对村里的污水处理管网进行改造提升。
“守住深垟村的美就是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村党支部书记孙伟平说,“治水工作的重点在地面、在长效保持,地上治理好了,水就干净了,还要做到长久保持,才算完成我们对村民的承诺。”
如今,慕名前来的游客逐年增多。目前,村里已经开出了9家农家乐,生意红火,去年全村农家乐收入近100万元。村子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内外的10余家美术类院校还将深垟村定为美术写生基地,到这里写生创作的艺术家、学生络绎不绝。
在庆元,举水乡月山村每年都会迎来到村里农家乐长住一段时间的“定居客”;百山祖镇的高山绿色蔬菜颇受游客追捧;安南乡集荷花、田鲤鱼、泥鳅等为一体的生态水产养殖园受到垂钓者的青睐。在缙云,东渡镇桃花岭村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桃花岭两侧栽下万株桃树,建成千亩桃园,依托“古道”催生旅游经济,原本在外谋生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目前,全市已有344个行政村成为休闲旅游村,接待游客971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8.6亿元。以遂昌高坪乡为例,目前有97户经营户,全乡旅游接待人次2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有2100余万元。从2008年至今,该乡居民的存款量也从500多万元增加到了6000万元,增长近10倍。
治水变出好环境 催生美丽丽水
五水共治是一场全省攻坚战,也是我市的一场持久战,更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结合景区环境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在强大的行政推力、高效的管理机制之下,一场促环境转变的治水大幕徐徐拉开……
心连心、丘比特之箭……连日来,“爱情圣地”缙云仙都朱潭山景区7000多平方米草坪上的创意玫瑰造型,吸引了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驻足流连。
仙都因水而名,因水而美。辖区内拥有县级河道2条,村级河道13条。今年以来,仙都景区把抓好“五水共治”工作作为改善景区形象、提升景区品质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在优化景区环境方面,缙云首先强力推进景中村整治。对下洋、板堰等景区村庄全面实施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以景区标准整治村庄环境。同时网格化开展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景区工作,对景区内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连片整治,建成仙都景区西入口至县城污水管网,关停辖区内养殖场,河道和景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如今下洋村彻底改变了脏乱差面貌,成为“推窗见绿,开门见树”的花样农家。下一步将开发高档民宿、牛栏咖啡馆、酒吧等旅游新业态,努力打造成为“风情小村”。
景宁“云中大漈”景区所在地的沐鹤溪多年来缺少必要的治理,河道内淤积严重,白色垃圾成堆,不仅影响了景区旅游形象,还制约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大漈乡深入整治沐鹤溪环境卫生,全乡干部群众一起动手,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及清淤。共投入资金8万余元,投入义务工近200个,清淤近万方,新建防洪堤百余米。此外,大漈乡还配备了两名专职管理员,做好河道日常保洁工作和维护工作。沿溪各村委制定了加强沐鹤溪管理的村规民约,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和捕鱼。经过整治,沐鹤溪恢复了原有的清秀和灵气,优化了景区环境。
与此同时,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而开展的农村污水管网工程也在同步推开。“我们村有13户都办了农家乐,目前生活污水都是直排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不仅容易滋生苍蝇蚊子,还影响游客的吃住心情。再过一个多月,这种现象就会彻底消失了。”近日,景宁大漈乡5个试点村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已经进入建设后期。垟心村村民陈守通拍手称快。
“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环境好了,才能留住客人。”大漈乡党委副书记刘海华坦言。为此,大漈乡投资204万元,在全乡5个行政村同时进行农村污水管网改造。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家家户户的厨房废水、厕所污水和洗涤废水,都将被纳入污水管网,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村民们都憧憬着美丽新村庄的未来更加山清水秀,能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以治水为推手,变出美丽环境,这样的尝试在丽水比比皆是。莲都结合“五水共治”,对东西岩景区的周边村镇和主要旅游通道沿途的污水河、臭水河、垃圾等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龙泉披云山庄观赏鱼塘进行了水处理净化,白云岩景区投入30万元,完成七星潭景区河道清淤1200立方,新增生态安全护栏317米;截至9月底,我市关停印染、造纸、制革、化工企业14家,整治提升47家,打造宜居、宜游环境……目前,710公里的垃圾河的清理整治任务在5月底提前完成,全市378.384公里的黑臭河治理已全部完成,达到省级年度力争任务数的130.5%。治水,让“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环境优势得以充分显现。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