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治出青山绿水
龙溪乡“清水护河流动先锋哨”
水清岸绿的沙门镇灵门河
智能化科技大棚
【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玉环县委、县政府把“五水共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列为“拔钉破难优化服务”和“三县三城联创”两大主载体的一号项目,明确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全民治水、拆改开路,长短结合、系统推进”为总体思路,以“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为重点,全力以赴打好以治水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努力建设“海上都市、美丽玉环”。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该县“五水共治”工作在全市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督评中位列第三名、第二名,涉河违建拆除、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等4个单项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河道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现选取“五水共治”工作中四个典型乡镇予以报道。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玉环县“五水共治”办提供
龙溪:河畔人水欢
12月12日中午,冬日的暖阳下,玉环县龙溪镇沾港河里,碧水流淌,莲叶田田;岸边,亭台绿树交相辉映,大人垂钓,孩童戏耍,怡然自乐……沉浸在人水共欢的和谐景象里的人们,都夸赞是“五水共治”给他们带来的大实惠。
共护一汪好溪水
今年一开春,龙溪镇就开始“垃圾河”歼灭战,按照“水下无淤泥,水中无障碍,水面无漂浮物,水边无垃圾”的河道保洁目标,对龙溪、密溪两大河系的所有支流河道、溪坑的保洁环境状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河道档案,落实河长负责制,明确每条“垃圾河”的责任人,开展清理整治河道大行动。
清水护河,人人有责,不仅本地党员干部行动起来,民兵、青年团员、巾帼志愿者、外来流动党员也参与进来。全省首个民工党建工作站——龙溪镇蕲春党建工作站带领外来流动党员,组成“清水护河流动先锋哨”,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治水行动中,以实际行动带动了新玉环人,和本地人一起呵护第二故乡的青山绿水。
龙溪镇先后投入240多万元,对7条共10.7公里的垃圾河进行了清理整治,先后共清理垃圾580余吨,实现了全镇无垃圾河、无卫生死角。
拆出一岸新空间
每逢周五早会,龙溪镇政府会议室就热闹起来,大家畅所欲言,汇集多方智慧,推动全镇“五水共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周五早会督促着镇各个项目的责任领导。机关干部为了例会有“作业”可交,不等不靠,纷纷走进一线,直面难题,有的还放弃休息时间,深入到实际工作中。
在大家努力下,先后拆除了沿河违章建筑30多处,拆除面积2.49万平方米,关停并拆除沿河非法畜禽养殖场11个,腾出河岸新空间,还景于群众。
共建一河美景观
夜幕降临,新建起的玉环县龙溪公园里,流光溢彩的景观曲桥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清澈的溪港河两岸,清澈河面上的倒影和桥体浑然一体,再加上一串串睡莲的美丽点缀,夜幕下的龙溪公园更加妩媚迷人,引得前来休闲的人们流连忘返,得益于镇、村、企业齐心协力,让垃圾河、破烂场变身美丽公园。
一河两岸风景秀,梦里水乡在眼前。漫步在龙溪河畔,小山外工业区河道一侧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4500多平方米被拆除后,也建成沿河景观游步道;原来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大密溪河,通过梯级拦堰改造后,河道又成了乡村里最美的风景,村妇的棒槌捣衣声、欢笑声汇合着溪流欢乐流淌,人水共欢在“五水共治”的成果里。 (詹智)
清港:同善换新颜
清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得名。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清港的母亲河——同善塘都一度沦为垃圾河。
“要想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生态型新清港的目标,治水势在必行。”清港镇党委书记詹福章说。
为此,当地党委政府围绕生态优先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主战略,以同善塘流域为转型试验区,全力打造“梦里水乡”、“美丽富港”。
多个水环境治理工程创全县第一
据统计,2014年,该镇预算投入治水项目资金高达1.37亿元,涉及12个大项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创造了多个全县第一。比如,在建涉水工程项目最多,预算投入资金最多,同时启动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最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县最大。其中,同善塘滨水景观带工程还是当年全市唯一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项目,目前一期5.6公里亲水游步道已经完工,二期2公里游步道也已完成设计,年内即将动工。此外,涉及6个路段,12公里截污管网的建设总长度,也名列全县前茅。
同时,该镇早在2013年初,就开始实施了芳杜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及环库区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程,并取缔了上游废塑料加工企业(作坊)30余家,有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目前该镇Ⅱ类水质以上河流条数为全县最多。
党员身先士卒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阶段性整治,目前同善塘沿线15米范围的违建,已全部拆除到位,并随着沿岸景观工程的快速跟进,整治效果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在今年“垃圾河歼灭月”专项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参与。他们当中,有临近退休,却依然奋战一线,因疲劳过度晕倒,在医院躺了不到半天,就坚持上班的老水利员陈启飞;有年过花甲,不顾疲累,连续20余天,天天带头下河清理垃圾的翻身村老书记陈加祥;有挂着点滴,依然坚持到现场的扫帚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夏生……通过大家努力,该镇127公里长的河道,360多公顷的水域,不到一个月全部清理到位,并在垃圾河歼灭月考评中,名列全县各乡镇(街道)第一。
当地政府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完成同善塘沿岸全线征地126亩,没有一个群众因为钱少说不。全镇200多家企业自发认捐1400多万元,几乎占了全县捐款额的一半……
“我在乡镇工作40多年,从来没见过像‘五水共治’这样,能得到老百姓广泛支持。”该镇退休干部郑文良感慨。
沙门:倒逼促转型
“村里这条河水质提升了36.4%,下游水质已达三类地表水标准”、“听说双斗河生态河岸的设计已完成,开始征地了”……日前,玉环沙门镇双斗村村民们奔走相告,互传佳音。
沙门镇党委书记陈荣世说,自“五水共治”工作启动以来,沙门镇明确思路,克难攻坚,将“五水共治”工作作为倒逼转型升级、促进人水和谐、推进生态宜居沙门建设来抓。
底数清安排周密
在“五水共治”工作启动之初——“垃圾河”清理行动中,沙门“一图一表”成了人手必备的工作法宝。
“图”是沙门镇“五水共治”实施计划图,上面描绘了沙门各河流分布情况,标注着河道层级,起讫点、长宽度,以及河长、副河长、责任单位,让人一目了然。
“表”是沙门镇一河一档调查表,全镇27条河流无一缺漏,“垃圾河”情况、违章建筑情况、污水排放情况以及“垃圾河”整治方案、资金预算,河道整体整治对策、资金等基本信息罗列其上,方便落实整治。根据“一图一表”,摸清底数,建立河长制和周会诊制,为清理整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措实步履铿锵
“五水共治”事关百姓民生和长远发展,沙门镇围绕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接连打响了“垃圾河”清理攻坚战、河道两边养殖场的关停战、违章建筑清理战和工业废水排放治理战。共清理垃圾近400吨,拆除河岸违章建筑2万多平方米,关停养殖棚34户。
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全面展开,大沙湾、大岙里、双斗、瑶坑和南山五个村先后开展了污水管网铺设工作。目前,全镇共完成污水处理终端9座,管道铺设2.5万米,使2000多户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问题得到了根本控制,生活污水与雨水基本分离,极大改善了沙门城区的水环境。
针对境内河道易涝、难排状况,及时启动小流域治理,投入900万元,对亟需整治的日岙溪、瑶坑溪先行治理;对滨港工业城内污水管网沉降现象进行排查,已完成126家企业排污检查,近20公里的管网普查及修复,立案查处15件涉水涉污案件。
及时跟进拆后复绿工作,实现拆迁建绿无缝对接。沙门河都墩段、张岙塘河、乌岩新村、枫林塘河等原本脏、
乱、差地段,如今,如茵的草皮镶嵌在原先的地块上,红叶石楠有序的排列着,笔直的塔柏迎风摇曳……
该镇还积极主动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治水提供全方位保障。首创村级小额一事一议贴补项目,鼓励村级做好涉水小民生工程,发动企业筹集治水资金,首批筹得款项142万元。
抓长效管治结合
治水需要长效管理。该镇将继续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水环境治理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施水环境监管制度,成立由公安、行政执法、环保、安监等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环境执法队,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为全镇所有重点河道打造红黑榜,让河道整治工作透明化;将“五水共治”和河长制列入镇村级干部考核,采取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和村干部实绩挂钩,切实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下一步,该镇还将制定“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目标,切实将“五水共治”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进一步推动“生态综合集聚区,美丽幸福新沙门”建设。
干江: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打开电源,大棚上部遮阳网缓慢打开,几台风机随即启动,不一会儿,大棚钢架上多个喷淋头出水,均匀地喷洒在植被上,很快,大棚内水雾弥漫……在干江镇现代农业智能化节水核心示范基地全新智能化科技大棚,工作人员演示了神奇的大棚节水灌溉。
今年以来,干江镇以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为目标,采取“政府出资为主、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办法,探索一条独具干江特色、既重视对蓄水资源节水分流又重视利用农业新技术节水灌溉的“双节型”农业发展之路。目前,该镇已投入110多万元,农田节水率提高约15%。
智能大棚节水三成
“以这个智能喷淋灌溉大棚为例,相对传统滴灌,大约节水30%。”干江镇农办主任周伟刚说,大棚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节水效果,是因配备了土壤水分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物联网远程操作平台及自动化灌溉设备。它会根据每个区片的土壤、空气湿度向电脑传输数据,通过实时采集动态数据,形成档案记录,再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最优节水灌溉方案。
“简单地说,就是哪个区块缺水就喷哪里。”周伟刚还指着大棚内一个蜂窝式幕墙告诉记者,这个系统是个湿帘装置,它能和空气循环系统一起,在棚内制造恒温恒湿环境,防止水分的进一步挥发,同样能起到节水的效用。
智能节水大棚建成运行后,该镇向有条件的农户进行推广,通过以点带面,为该镇5000多亩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科技孵化平台。
探索高效农田节水
除试点高科技节水示范基地外,干江镇还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系统,覆盖水稻种植面积6亩,以水稻种植季为一个周期,共实施3年。
该系统主要通过收集灌区输水和田间用水管理数据,为日后合理安排农田灌溉用水、指导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镇已投入资金11万元,完成监测设备安装调试,观测工作已启动。
与此同时,干江镇还组织农技培训,向他们推广节水技术,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激励农户使用节水农业技术。目前,该镇已拥有科技示范户32户,实现喷滴灌节水灌溉面积3000多亩,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6000多亩,实现了播种、覆膜、铺设滴灌带作业一次完成,有效解决了“灌溉、保墒、增温”三大问题,实现抗旱由被动向主动、由传统向科技的转变。提高灌水利用效率10%以上,比传统常规灌溉平均每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节水率可达10.2%;肥料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50%-60%,增产、增收分别达8%左右,实现了灌溉、节水、增产、增收共赢。
此外,该镇积极探索实施水库供水管网分流工程。以老傲前村狮子坑水库为试点,设计3个分管,对应库区下游300亩重点农业生产区块,将库容17万立方的库区蓄水进行节水分流,实现供需一一对应,有效提高蓄水资源用水效率30%以上。
美丽同善塘摄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