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湖州先行,绿色发展湖州示范;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绿水青山人所共盼……一份192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湖州市民生态文明公约》在上个月正式公布。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4年,“生态文明”当仁不让成了湖州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词,示范区一词则是画龙点睛之笔。
经国务院同意,今年5月30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我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战略。
生态文明的责任担当
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抓并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来。
不待扬鞭自奋蹄。当建设生态文明渐渐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时,太湖之滨的湖州已将重任揽于身上,开始努力摸索着自己的建设模式。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要求湖州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出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与排污总量控制联审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绿色GDP考核、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几年间,湖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亮点纷呈。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湖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如此孜孜不倦?
湖州,处于环太湖城市带,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长三角的腹地,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目前,湖州80%的县区通过国家生态县现场验收和技术评估, 80%的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森林覆盖率50.9%,绝大部分水体质量III类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责任与担当,让这座城市顺应时代背景,坚定地走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潮头。
湖州承接国家战略
时间回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节点。
2010年,中共湖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生态文明建设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坐标上有了新的位置。
发挥基础优良的优势,努力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成功样本,成了湖州全新的追求目标。
在记不清是多少次的调研考察后,《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草案)》成稿,拿着这份草案,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向上对接,整理修改完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今年5月30日国家六部委的下文,湖州成功变身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里这样写到:湖州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为山地丘陵、北部是太湖,地形地貌多样,农村和城市两种样本兼具,市域面积和人口规模适中,有利于探索多样化、复合型的试点经验。
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通报和介绍湖州市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情况。发布会召开前夕,省委书记夏宝龙作出批示:从湖州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不断优化“诗画江南”宜居环境,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
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省长李强在会上强调,要围绕“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四个战略定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至此,湖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拉开序幕。
种好制度创新“试验田”
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确立,让湖州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
新方向带来了新任务。《建设方案》要求湖州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节能减排任务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力争到2020年,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成功范例可鉴。
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是一张白纸,制度创新成为了开篇之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我市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10月31日召开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马以这样说。
目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资源要素市场化机制、环境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文明示范点建设管理制度6项优先研究的制度创新项目已确立,等待组织实施。
生态文明建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寄托着老百姓如此之多的期待,承载着整个社会如此之多的憧憬。
展望属于湖州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之旅,湖州人已经坚实起步。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