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三峡大坝遭污染:每年十万吨垃圾绵延数十公里
2014-12-28 10:45:26 来源: 央视财经 作者:

  【近几年,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报道,每当洪水季节和三峡枢纽蓄水时,三峡库区的垃圾就从潜伏的犄角旮旯现身,赤裸裸的在长江上奔流,大量漂浮垃圾最终会在三峡坝前聚集。各色破鞋、塑料瓶、酒瓶等垃圾无所不有。那么这些垃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垃圾的出现,现在可以说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越来越多的垃圾,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的生活。近几年,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报道,每当洪水季节和三峡枢纽蓄水时,三峡库区的垃圾就从潜伏的犄角旮旯现身,赤裸裸地在长江上奔流,大量漂浮垃圾最终会在三峡坝前聚集。各色破鞋、塑料瓶、酒瓶等垃圾无所不有。那么这些垃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三峡库区垃圾漂浮带绵延数十公里工作人员:船都开不过去

  湖北省秭归县是三峡库区坝前的第一县,这里不仅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枢纽所在地,更是著名诗人屈原的故里。凤凰山风景区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成了秭归县发展旅游业的名片,但在每年的洪水季节和三峡库区蓄水,这里的江面上都会出现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型垃圾漂浮带,从凤凰山上举目望去,江面上的枯树、杂草和塑料泡沫、旧鞋、瓶子等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清漂作业人员:前些天比这还厚些,都是垃圾,船都开不进来,都堵住了。

  画面上是垃圾漂浮带来袭时,三峡集团和当地政府组织船只进行打捞时的场景。

  白色塑料泡沫、破鞋、枯树、杂草等各种垃圾将打捞船团团围住,打捞人员正在用网兜,一点点地进行清理。

  清漂作业人员:大小20多个船,100多人,突击打捞,目前根据漂浮物情况,分两边,一边是香溪河口进行拦截,(坝前)重点进行突击打捞。

  事实上,遭遇长江漂浮垃圾袭击的并不仅仅是秭归县,在三峡库区,自西到东,重庆、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等沿江县市都不能幸免。

  每年汛期和库区蓄水期,在三峡库区的各个县市,一个个巨型的垃圾带充斥长江,各个区县都开足马力进行打捞,据统计,自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以来,重庆库区13个区县每年打捞的漂浮物总计超过了10万吨;截至2013年底,重庆库区累计清理长江漂浮物将近130万吨;

  而上游未及打捞的漂浮垃圾会顺流而下,最终聚集在三峡坝前。在湖北库区,仅坝前的秭归县,自2008年来,累计投入清漂资金1058.1万元,投入清漂船只9597船次,投入作业人员36203人次,累计打捞漂浮物29992.8吨。

  湖北库区秭归县统计数据

  为了清理源源不断的坝前漂浮垃圾,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每年需花费3000万元,自2003年蓄水至今,三峡集团在清理水面漂浮物上投入的费用达到了2.6亿元。

  三峡库区沿江居民:它一发水就流来了。满江漂的都是,主要是生活垃圾,还不是人污染的,自然环境它不会污染。

  三峡库区沿江居民:一下大雨就是满江渣子(垃圾)。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满江渣子都是什么东西啊?

  三峡库区沿江居民:塑料袋泡沫都有。

  每年洪水季节和三峡库区的蓄水季节,突击打捞漂浮物成为了库区的各个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三峡总公司提供资料显示:目前由三峡集团公司承担的委托地方政府实施的干流清漂经费,在2004年每100公里江段150万的基础上进行了逐年增加,目前已达每年1500多万元,但漂浮物治理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坝前漂浮物来量仍然巨大。年年打捞,年年有。十年里,为了打捞三峡库区垃圾,国家先后投入上亿元。每年几十万吨的垃圾又是从哪里来呢?

  每年几十万吨垃圾从何而来记者探访沿江村落场景触目惊心

  12月中旬,记者再次来到三峡库区,记者看到,经过库区各个区县的突击拉网式打捞,此时江面上的漂浮物已经无影无踪,远远望去,一江碧水,缓缓向东流去。不过常年居住在江边的居民告诉记者,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只要水面上涨,垃圾就会顺着长江席卷过来,景象触目惊心。那么,长江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呢?为了调查垃圾的由来,记者决定,首先从江面开始。

  这是记者在近距离接触长江时拍摄到的画面,塑料袋、酒瓶、药盒、各式各样的破旧鞋子,散落在岸边,漂浮物遗迹仍旧随处可见。可想而知,一旦水位上涨,这些垃圾涌入长江。而在江边上赫然矗立着秭归县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的牌子。

  三峡库区沿江居民:还是地方管理不严,没有管理好。

  附近生活的居民告诉记者,长江本身是非常清澈的,很多垃圾是从长江支流过来的。按照村民的提示,记者来到了秭归县茅坪镇的建东村,这是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村里的这条河被当地人称为宝塔河,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习惯了逐水而居。这里距离三峡库区仅有15公里。

  在河边,记者见到了建东村的这几位村民,有杀鱼的、有洗菜的,这位大姐家里刚杀了猪,她正在清洗猪大肠。

  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位杀鱼的大姐把鱼麟、内脏一股脑丢在了河里,这位洗菜的大爷,让摘出的枯叶、菜根也逐水而去。而这位洗猪大肠的大姐,洗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心满意足得从河里捞出了这副猪大肠。

  这几位村民告诉我们,在河里洗菜、洗衣服是他们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在上游仅三十米的地方,这个酒庄门前,有大量的垃圾被倒入河道,在这大堆垃圾中,众多红色的酒瓶格外醒目;在酒庄的对岸,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样被肆意地倒入河道。

  记者:我看上面也有像前头酒庄,把垃圾都给倒在河里面,你们都没有意见吗?

  村民:有意见。有意见没有地方说。

  在这几位村民的身后,散落在河道里的鞋子、袜子、塑料袋等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而这里的村民,向河道里倾倒垃圾已经习以为常。

  村民:涨大水就冲走了。流长江里。

  陈家坝村位于建东村的下游,在河边的这个渠里,记者看到各种生活垃圾被扔到了里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防洪渠里到处是垃圾,一旦涨水,这些垃圾就会顺着渠道流入宝塔河。随后,记者沿着宝塔河顺留而下,每走一段都能看到河道里有一堆一堆的垃圾。面对一堆堆的垃圾,当地村民似乎并不担心。

  河道里的垃圾

  村民:一涨大水了就冲走了。

  记者:涨大水的时候就冲走了,那冲到哪去了?

  村民:冲江里了。

  这位大姐告诉我们,这里距离长江更近,仅有六七公里,这里的村民也知道,这些垃圾最终会汇入长江,长江水面的巨型垃圾漂浮带,他们也都亲眼目睹过。

  记者:那咱们这有人收垃圾吗?

  村民:有人,有人收垃圾。

  记者:有人收,那我看河道里头还是挺多垃圾的,收不过来还是怎么回事?

  村民:一般的垃圾桶太少了。

  这里是陈家坝村下游的九里村,是秭归当地最具实力的产业村。村里聚集了多家建材厂、玻璃厂、造纸厂、制鞋厂。宝塔河流经这个村汇入长江,记者看到,宝塔河肮脏不堪,除了一堆一堆的生活垃圾,还有化粪池和下水道。这个养猪场就建在宝塔河边,养猪场后墙外的这个管道,直接连着宝塔河。由于各种粪便搅合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恶臭,令人作呕。

  养猪场后墙外的管道直接连着宝塔河

  村民:猪喂多了,没这么大的化粪池,就直接倾倒到这个沟里,猪粪还是出来的,本身洗猪圈都是弄小溪里了。

  这个造纸厂同样位于宝塔河畔,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是秭归县最大的造纸企业,在河边记者看到,这个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到了宝塔河里。而再经过不到三公里,宝塔河就汇入了长江干流。

  这就是我们记者10天前,在三峡库区拍摄到的画面。这个地方距离三峡大坝方圆不到50公里。而在长江三峡库区垃圾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时,我们的记者发现,其实库区垃圾的隐患还远不止这些。

  库区垃圾隐患众多二次污染风险大

  秭归县华新水泥厂是当地处理垃圾的地方,一进厂门,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看到从长江打捞上的各种漂浮垃圾。

  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长宏:目前我们还有八千多方(待处理),今年累计进了(处理了)九万八千方。

  在华新水泥厂的厂房里,铲车将粉碎、烘干后的漂浮物运至窑尾分解燃烧,这些漂浮物将经历1700摄氏度高温的焚烧,产生热量直接用作生产水泥的替代能源,燃烧后的残渣将直接成为水泥原料,整个过程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气体和残渣。华新水泥厂漂浮垃圾处置项目从2010年投产以来,5年的时间,累计处理了40万方三峡库区的漂浮垃圾。

  铲车将粉碎烘干后的漂浮物运至窑尾分解燃烧

  记者:那我们这个处置能力现在是达到多少?

  向长宏:我们当初的设计是按照每年20万方这么一个能力来处置的,后来我们通过把烘干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烘干能力现在可以达到25万方,有的时候可以达到30万方。

  华新水泥厂的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2008年华新水泥和三峡总公司正式签署了水泥窑协同处理三峡库区漂浮垃圾的合同,2010年项目投入运行,项目累计总投资7100万元,设计的年处理能力是20万吨,但通过技术改造,目前的处理能力可以达到30万方。

  但事实上,华新水泥厂每年处理的漂浮物远远达不到设计的处理能力:2010年处置三峡漂浮物6.9万吨;2011年2.5万吨;2012年13.8万吨;2013年7.8万吨;2014年截至目前处置了9.8万吨,共计40.8万吨。从投入和产出来计算,这个项目自上马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向长宏:不能盈利,盈利谈不上,整个过程谈不上赚钱,短期可以,长期不行。现在水泥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微利润或者说亏损这么一个经营局面。

  在不断地调查中记者发现,一边是斥巨资上马的无害化处理项目在连年亏损,而另一边,由于缺乏完善的垃圾收集、清运系统,三峡库区大部分的漂浮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被填埋或焚烧了。

  大部分的漂浮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被填埋或焚烧

  秭归县文化村距离县城60公里,在这个村最繁华的集镇上,每过两天就会有垃圾车来清运垃圾。

  记者:送到什么地方去?

  湖北省秭归县文化村环卫工人:送到我们专门的填埋场。

  那么,这是怎样的填埋场呢?记者驱车在崎岖的盘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文化村的垃圾处理场,令记者震惊的是,这个垃圾场居然建在村子上游的河道里。

  记者:这个填埋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呢?

  湖北省秭归县文化村书记屈万俊:填埋场是从2004年就开始建了。垃圾全部都是堆在这里。

  记者:前前后后也有十年了?

  屈万俊:有十年了。

  这个垃圾场堆放了文化村十多年的垃圾,多年来,填埋的垃圾已经把河道填出了一块巨大空地。在这片空地上,还建起了一个铁矿粉碎厂。整个垃圾场已经填埋的区域散落着矿石粉碎厂产生的红色粉末,还没来及填埋的各种生活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而一旁的河流则浑浊不堪。

  记者:当时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呢?

  屈万俊:这个地方的话人也比较稀少,这里面全部都是山,没有人员。其它没有地方。

  童庄河的河道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记者脚下踩着的是巨大的垃圾堆,眼前看到的是铁矿粉碎厂。十年多的时间里,大量重金属等污染物排向童庄河和长江。

  记者:那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在这?

  屈万俊:无奈,没有办法,到山上去的话,这个路比较窄,而且不安全,再加上这个地方的人员比较稀少,建在一个人员比较集中的话,不环保,居民也有意见。

  记者:未来如果这块填满了的话,我们会放在什么位置呢?

  屈万俊:目前的话我们也在想,能不能把这个上面增加高度,但是这始终不是治本之策。

  文化村的书记告诉我们,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和统一的垃圾处理渠道,目前的状况,让他感到很无奈,自己也生活在这个村,明知会影响环境,污染河道,但却无力改变现实。

  屈万俊:这个垃圾处理,应该说这是最初级的,最原始的,应该说也不是很合规的,我们也建议规范的垃圾处理,实际上这也不是个长远之计。我们呼吁了上级财政,把农村的垃圾清运纳入财政预算,适当地可以补贴,要不然农村的垃圾就无法进行清运。

  然而,向长江三峡排放各种垃圾和污染物的远不止这一个地方。记者沿着童庄河向下游行走,在文化村的邻村,记者看到了公路边的这个垃圾池里堆满了垃圾,溢出来的垃圾,直接进入到河里。

  记者:多久会拉一次?

  村民:到现在没拉过。垃圾多了,我们就用火烧。

  由于村里的经济状况不好,虽然每隔一段就修建了这样的垃圾池,但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清运,这位大爷告诉记者,垃圾池满了以后,附近的村民通常会选择焚烧。

  屈原镇的西陵峡村,因为和三峡之一的西陵峡遥遥相对而得名,那么这个村的垃圾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驱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了半个小时,终于从村委会所在地到达了这个村的垃圾场。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建的?

  湖北省秭归县西陵峡村副主任向祖兵:2013年竣工的。

  记者:当时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垃圾处理场呢?

  向祖兵:建垃圾填埋场,主要就是方便老百姓周围的垃圾不流入长江,不影响公路两边的卫生环境。

  记者:那以前我们没有建这个的话,我们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向祖兵:随意撒了,有些是扔到水沟里,流到长江里去,影响环境。

  村里人告诉我们,自从有了这个垃圾场以后,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向祖兵:我们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都是干干净净的,有垃圾都运到这个地方。

  村民们说,有了这个垃圾填埋场,村子和沿江水域都干净了,但在调查时记者发现,这些表面干净的地方却潜在着二次污染的风险。西陵峡村地处山区,千百年来村里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都来自上山的泉水,而现在,村里的垃圾场建在了整个村子的最高处,只要下雨或山洪爆发,垃圾填埋场的有毒有害物质就会渗入地下,污染整个村子的土壤和地下水。

  垃圾填埋是最直接的方法。这里是秭归县垃圾填埋场,垃圾场已经堆放地满满当当,还不断有环卫车来这里倾倒垃圾,各种大型的机械也正在忙碌着对垃圾进行填埋,垃圾场内已经腐烂的垃圾散发出了酸臭的味道,吸引了成百只乌鸦来这里觅食。

  秭归县垃圾场,投入使用已经有10年时间了,根据秭归县环保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天秭归县城都要向这里运送120吨垃圾,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空间有限,一年之后这里就这只能封场。与此同时,秭归县的屈原镇、归州镇、水田坝乡、郭家坝镇等七个乡镇的垃圾填埋场每天需要填埋超过95吨的生活垃圾,这还不包括许多村自己建的简易填埋场每天处理的垃圾量,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三峡库区,究竟还能拿出多少土地来填埋源源不断的垃圾呢?前面我们看到,无害化垃圾处理项目连年亏损,乡村的垃圾随意填埋和焚烧,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就是这样饱受污染。一旦暴雨或洪水到来,这些被埋在地下的垃圾就会被冲进长江,后果可想而知,这也就不难解释,三峡库区的垃圾为什么年年打捞,年年有。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破解库区的垃圾治理难题呢?

  专家呼吁应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加强当地居民环境教育

  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通过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但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每年洪水季节,三峡大坝却还是会出现几十万吨的垃圾。马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他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三峡库区主要的覆盖范围是农村,而目前农村的垃圾清运、处理体系还很不健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过去生产,生活垃圾在农村相对比较少,现在农村也像城市一样,用这些一次性的物品,产生的量比以前要多,而且不是以前农村固有的垃圾,很多可以自然降解,尤其是在农村没有垃圾整体的系统地收集和清运这样一个系统,所以通常垃圾就会堆放,尤其是在河岸边有些开阔地,荒地,他们会堆在那,一旦进入到雨季的时候,很多就会进入到河里。

  在湖北秭归长江的各个支流,河道里遍布了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有向河道里排人畜粪便和工业废水的现象,垃圾的清理、运输、状况令人堪忧,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马军:确实我们的江河长期以来,被作为流动的垃圾场去使用。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们不能光建起高楼大厦,这种宽的马路,我们也需要同步地去建设好这些污水垃圾这些处理设施,要配套,要做为城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垃圾清运之后的处理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而目前在三峡库区,大部分的生活垃圾被填埋或焚烧,不尽浪费了土地资源,更是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怎样才能让库区的垃圾得到合理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呢?

  马军:国家在这方面需要投入,要将资金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能够协助农村去解决它存在的污水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够通过环境教育,环境知识的普及,让当地居民能够认识到如果长此以往的话,实际上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一方水土,就没办法很好地保护了。

  马军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

  半小时观察:

  为了治理三峡库区的垃圾,我国年年都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年年打捞、年年有,这是库区垃圾的现状。每到新一轮蓄水期或者水位上涨的时候,几十万吨的垃圾就会在三峡形成庞大的垃圾带,就会有打捞船昼夜工作,忙个不停。几天的打捞,暂时还给三峡一池清水,但是这样的日子过不了一年,新一轮垃圾又会出现。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人说,库区的垃圾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其实这并不难。只有从源头抓起,让那些垃圾清运系统有效地运转,少些表面文章、少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库区垃圾的治理,这个难题就会有解开的那一天。

编辑: 钱华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