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长兴100个焚烧秸秆的农民中,这个秋冬有93人不烧了
2014-12-31 09:00:06 来源: 湖州日报 作者: 俞冲 路平

  前两天,长兴县今年为期47天的秋季秸秆禁烧期正式结束。成绩单也很快发下来:巡查45天仅发现焚烧点15起,相较夏收期巡查15天229起大幅下降93.4%。

  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份成绩单,但今年秋冬长兴农民都有这样的感觉,“田里没人烧秸秆了,再也没见过连片的火海”。县城人的感觉则是,“以前从四面八方各个乡镇飘来的浓烟今年好像一次都没有”。

  秸秆禁烧,年年都在禁,为什么今年有奇效?政府为秸秆找到更多更好的出路,当农民不烧秸秆的收益超过“一烧了之”,他们自然会不烧。

  一纸民约为秸秆焚烧划禁区

  日前,在虹星桥镇午山村,巡查组成员汤海元在他分管的田里来回巡查。“尽管现在过了禁烧期,但村上很多人家的稻草还在田里,怕‘死灰复燃’。”

  问起自己家里的秸秆怎么处理的,汤海元告诉记者:“我们村上每家农户都和村委会签订了责任状,签字承诺不烧秸秆。我家也签了,一把火烧了是不可能的事,全部还田利用了。”

  据统计,长兴年产秸秆大约35万吨,其中90%以上都依靠农户进行还田处理。为了鼓励农户秸秆还田,不少乡镇也出台了补助政策,每亩20元到50元不等。

  实际上,烧秸秆的危害,农民自然也知道,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抢收抢种都忙不过来,哪还有人手、时间去打理满地秸秆?机械化处理多数机器处理完后留茬较高,后续种植至少需多耙两遍地才行。”

  遇上这样的难题,画溪街道大斗村的村民有个好办法。“不行,你这样的机器不能进咱们村!”在进入大斗村时一辆收割机被几位村民拦住了。在大斗村有这样一条村规民约:无秸秆粉碎设备的收割机不得在本村从事收割作业。

  装有秸秆粉碎设备的收割机下田,秸秆还田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全县绝大多数的秸秆。农民有自觉,政府又是怎么做的?今年以来长兴引导合作社、农机大户购置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设备,全县新增70匹以上大中型拖拉机51台,并引进淮阴、宜兴等地75台大中型拖拉机跨区参与秸秆还田作业。

  生态帐也要为农民算好经济账

  “秸秆禁烧说了很多年,但效果一直不够好。镇里村里的巡查组巡查的时候没人烧,不巡查时就拦不住,秸秆量大面广,烧的时间又不固定,单靠巡查并不现实。”长兴县农业局副局长夏建峰说。

  今年长兴出台了史上最严《长兴县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三级责任网络,开展县乡巡查执法,秸秆禁烧考核结果与责任人钱袋子挂钩,光累计上交的保证金就有240多万元……“行政手段治标不治本,要是让农民觉得有利可图,谁还愿意偷着点那把火?”夏建峰说。

  今年秋收季,虹星桥镇西南村的种粮大户朱利勤新添置的大型收割设备,因为带有秸秆粉碎功能,这台销售价格为11余万元的设备,政府补贴近2万元,他自己花了9万多元。农户们都排队让朱利勤收割,这让他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要收割60多亩稻田。

  在泗安镇、林城镇、画溪街道,这些地方悄悄地壮大起一批职业扎草绳人。泗安镇的苗木产业对草绳的胃口很大,仅管棣村就有七八十户人家从事这个职业。为了满足制作秸秆需要,村上的人每年还要花三四个月时间,到周边乡镇收集秸秆。

  村民程行举当初仅仅花了900多元购入了一台草绳机,今年就为一家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该镇大约有这样的家庭作坊近400家,利用秸秆制作草绳,可以给泗安真镇村民带来每年700多万元的收入。

  苗木产业壮大了扎草绳的职业队伍,长兴的湖羊养殖也成就了一批芦笋秸秆回收者。目前,以林城镇为重点的芦笋种植基地达到8000余亩,每年可为吕山乡的湖羊提供1.6万吨秸秆饲料,节约饲料成本480万元,同时可为芦笋基地提供8000多吨有机肥。

  长兴现代农业的规模和种养殖品种分别不断增大和增多,这也让废物秸秆有了用武之地,农民从中直接得利,贩卖秸秆成为二次收入。

  政府掏真金白银让秸秆市场化运作起来

  “农户的吞吐量不足以彻底禁烧,投身秸秆利用的企业不能让他们再受伤。”夏建峰这样说道。

  政府对于秸秆再利用的企业持“张开双臂欢迎”的态度,但农民为了考虑成本,不愿意花大力气去运送,企业要是花这些运送、打捆的钱就没钱可赚,这直接导致秸秆综合利用的渠道缺乏市场化运作。“其实技术上的出路有不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潜力也很大。有了技术出路,还要让农民经济上划算,企业财务上可持续。不然只会让更多的满腔热情投身秸秆废物利用事业的企业家们吃伤心果。”夏建峰告诉记者。

  在宏源生物能源、利能生物能源等生物质燃料的新型技术企业内,秸秆经粉碎、加压、增密成型等方式,制作的燃烧棒可以替代汽油、燃煤等使用,且硫排放量低于0.08‰。

  但是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工业化利用多数面临成本过高的难题,理论上讲,规模效应能降低成本,但扩大规模必须拉长供应半径,扩大原料供给,运输成本就会上升,因此很多企业陷入了原料吃不饱、规模上不去的困境。

  长兴出台扶持政策抓好秸秆商品化收集试点,目前,已先后在7个乡镇确定了秸秆集中收集点,县财政对每个集中收集点给予每亩180元补助。同时,引导并鼓励能源企业参与秸秆收购力度,每吨给予补助200元。

  此外,针对购买农作物秸秆打捆机开展秸秆收集作业的,除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外县财政再补助30%。目前全县有258台(套)农机具投入秸秆综合利用作业,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机具补贴资金448万元。

  企业成本降低,农民打捆和运送秸秆有钱挣,这样一来就撬动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缓解了企业的困境,也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了秸秆增值带来的效益。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