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说
俞鸿琳委员
在市政协提案组,市政协委员俞鸿琳的《对我市再次启动“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日前,绍兴市区环卫专项规划(2014~2030年)获得市政府批复,我市将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而俞鸿琳委员提出的内容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该规划的一点建议和补充。
据悉,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但因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今年起,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将进入试点小区,并逐步在全市主要居住小区推广。5年内,我市将实现中心城区条件成熟的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收集。
俞鸿琳委员认为,之前我市大街小巷设有分类垃圾桶,且几年来不断在更换、改进,但由于分类垃圾桶只限于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很多市民并不十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据她了解,在垃圾运输处理的终端,实际上也并没有很好地将垃圾有效地“分门别类”,所谓垃圾分类处理,形式大于内容。
来自绍兴市饭店业协会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大小饭店13370多家,日产餐厨垃圾近百吨。而另一份数据显示,市区生活垃圾收运量到2020年预计将达3600吨/天。
要对这么多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俞鸿琳委员认为,对垃圾“源头”分类控制很重要,也就是说,市民扔垃圾时分好类,可大大减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度。
俞鸿琳委员在一份杂志上读到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垃圾分类的做法,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在台湾,每户人家的垃圾袋都有编号,它与主人的信息对应,到了垃圾收集时间,每家每户自觉将分类装好的垃圾送到垃圾车上。如果过了集中收集时间,就须自行送到某个收集点。”她认为,这种“实名制”对居民扔垃圾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她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垃圾处理知识;加大指导力度,在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阶段,对主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的市民给予奖励;公开垃圾分类处理的程序和方法,鼓励市民对垃圾分类后的运送、处理等环节进行监督。另外,教育部门可以在市区幼儿园、小学开设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分类投放其实也是城市居民的一种习惯养成,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俞鸿琳委员说。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