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治水之变 嘉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首获优的背后
2015-02-09 08:29:14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陆成钢

  近日,2014年度全省各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公布,嘉兴迎来历史最好纪录:优秀。这是自从浙江省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以来,嘉兴大市首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从2012年度嘉兴市因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被罚100万元,并采取限批措施,到2013年度的嘉兴市考核合格,再到2014年度考核优秀,两年间,嘉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现“三级跳”。

  “考核优秀说明对于大量的劣质入境水,嘉兴不但没有污染,还予以净化和改善。对嘉兴来说,这足以说明上下同心的治水路径是正确的,方法是有效的。”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元胜说。

  交接断面水质考核首获优秀,背后透露的是一座城市的治水之变。

  A.从就水治水到系统治水

  带上移动执法设备,在标准排放口采样,送样本到监测站检测……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这样忙碌的状态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现在是冬季,污水处理设施受气温影响,生化效果有所降低。如果重点水污染物排放企业有偷排漏排的话,水质一下子就会变差。”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马哲峰说,而突查主要就是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开展冬季环保执法大检查,持续时间达一个月之久,这只是嘉兴系统治水、护水的一个缩影。

  嘉兴虽为著名的江南水乡,却由于地理因素及社会发展等综合影响,长期呈现“水质型”缺水的窘境。长期以来,嘉兴80%的水属于入境水,分别从江苏、湖州和杭州三地进入,且水质较差。

  2012年,嘉兴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交界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的地市,这不但敲响了嘉兴水环境的警钟,也凸显了嘉兴水治理的紧迫性。

  2012年9月,嘉兴在全省率先成立治水办,在创新机制及铁腕整治中推出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全面治水的攻坚战。同年9月开始,为把水环境治理这一意义深远、任务紧迫、责任重大的工作抓紧抓好,嘉兴治水实施了“139”行动计划,即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一项制度,扎实开展河道清洁、封堵排污口、拆除违章猪舍三个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提速、工业污水全入网、城乡一体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提质达标、加速水体流动“活水”、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水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城乡“四位一体”河道保洁、跨区域引水等九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打好水环境治理的主动战。

  时隔一年,2013年9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嘉兴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会议,吹响又一轮治水号角。“治水大会”同样制定了“139行动”——“1”就是明确一个目标,画好一张水图,实现一个愿景;“3”就是实施农业养殖业转型升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大行动;“9”就是强化九大主体的治水责任。

  付出总有回报。2013年度浙江省各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嘉兴市被评价为合格。

  但嘉兴市显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2014年新春伊始,嘉兴把“五水共治”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转变的主战场。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2014年,嘉兴将“清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列入民生项目,组织开展“清三河”大会战、百日攻坚战,打响“清三河”当头炮。全市各地分别编制了治水“作战图”,明确标注“三河”名称与位置、责任单位和河长、初步治理对策等,挂图治水。

  两年多来,党员干部向治水一线集结,专家人才在治水一线汇聚,责任考核在治水一线落实……一条条曾经的黑、臭河变得“水活了、岸清了、景美了”,一系列层次清、责任明、约束强的新机制逐渐建立了。

  B.从精英治水到全民治水

  2014年春节后,嘉善西塘的沈静南几乎每天下班后,她都要抽空去附近的杨秀泾港转转,看看河面有没有漂浮物,河边有没有垃圾,如果看到,她就和伙伴们一起清理干净。

  去年年初,沈静南和24名同事一起认领了杨秀泾港,承诺定期义务巡逻、宣传、打捞垃圾,确保河道保持“三无”——无漂浮物、无障碍物、河边无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河道面貌明显改观。

  在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则涌现了一批治水“老板志愿者”。长秦村党总支书记张维明说,村里已经投入20多万元用于“五水共治”,其中4万多元就来自于企业家的捐助。“政府花了大力气对水环境进行整治,我们也要出点力。”农业企业主陈建民说。

  “清三河”、“治五水”越来越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机关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同样非常明显。在平湖市,作为平湖市水务集团下派到联挂村的治水干部,陈颖奇等10人长期在广陈镇高新村治水,对村里所有河道进行了地毯式摸排,绘制了16张高新村河道分解图和1张综合图作为治水“作战图”。陈颖奇说,全民治水,机关干部更要出力,努力治水回应百姓诉求。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在平湖市独山港镇,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印证。该镇的杰森石膏板(嘉兴)有限公司带头为“五水共治”捐款300万元。公司总经理范元青说:“‘五水共治’体现了政府对治水的高度重视和把水环境治理好的巨大决心。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有义务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治水出一把力。”而早在平湖市发出“五水共治”倡议后,平湖农村合作银行踊跃捐款,出资500万元。

  2014年嘉兴还全面落实河长治水制,全市共有市级河长17位、县级河长225位、镇级河长1455位、村级河长3468位,全市1.3万公里河道实现全覆盖。创新“河道认领制”、“义务监督员制度”、“责任田、护河公约制度”等治水新机制,新增了一批“浜长”、“段长”、“公里长”、“堤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法制副河长”等治水新生力量。

  干部沉下去,冲在最前线;群众看在眼,企业记在心。干群上下一条心,社会拧成一股绳。全市治水攻坚战打响后,群众自觉成为“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实现了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的转变。

  C.从末端治水到源头治水

  每天清晨或傍晚,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的陈富强总会习惯地来到家门口的方升桥港河道沿线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疲惫的心情。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河水变清了,鱼虾又重现了,“我把渔网放到河里,几乎每天都有‘收获’。”

  之前,陈富强是典型的养猪大户,生猪存栏多达几百头。去年5月,他下决心拆除了200多平方米的猪舍,并投资10万元转产搞起了藏红花种植。他乐滋滋地说:“家里吃饭再也不担心苍蝇了,晚上也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由桥村是典型的养猪大村,全村有600多户农户养猪,每年生猪出栏量超过30万头,成了大桥镇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村。近年来,众多农户陆续和养猪说“再见”。

  “嘉兴交接断面不合格的主要指标是氨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生猪饲养量必须与环境承受力匹配,而嘉兴市2013年的生猪存栏量450多万头,其中出栏700万头,远远超过整个嘉兴地区的负荷。

  限制与整顿势在必行。水里问题岸上治,岸上问题不除,污染源头不断。为此,嘉兴市委、市政府计划将2014年年底的生猪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并在全市7个县(市、区)均依法划定了禁、限养区。同时,通过培训、补贴,引导农户向蔬菜、水果、苗木等高效种植业或二、三产业转型。

  截至2014年12月1日,全市已累计拆除猪舍925.56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去年2月底的288万头减少至120万头,减少168万头。同时,大力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初步形成农牧结合、工厂化养殖和散养户集聚等三种模式。全市累计投入近1.5亿元资金,形成了高温干化、高温碳化、高温高压生态循环处理及高温生物降解等四种无害化处理模式。

  除了强力推进转型,突围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嘉兴市还强力管控源头,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削减入河污染。去年,全市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94公里,完成140%以上;新增入网企业4152家,超额完成2500家的年度任务;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改造管网63.5公里。

  D.从大同小异到因地制宜

  秀洲区王江泾镇是纺织工业大镇,富民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污水入河。而从大嘉兴来看,嘉兴要治水,面临两种处境。一方面,上流入境的水质基本在四、五类,劣五类,另一方面,嘉兴本地的产业对水质影响甚大。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且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嘉兴来说,治污治水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整治重污染高耗能产业,嘉兴已列出602家待整治企业名单。政府将推行“一企一策”措施,因地制宜,或整治提升,或就地关停、取缔等,推助行业升级。

  秀洲区则向5万多台喷水织机“开刀”。以肖家港湾河道为例,“我们的治理经验就是建立三大机制,一是企业认领制,二是家庭责任田制,三是‘三老’监督员制。”肖家湾港“河长”黄飞强说,治水,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目前,王江泾镇已经建成20座喷水织机集中处理站,铺设管网230公里,日处理能力达15.6万吨。通过努力,肖家湾港这条曾经被喷水织机包围下的“牛奶河”焕发了新颜,垃圾消失了,污染源消除了,污水入管网了,水清岸绿景美正重新回归百姓视野。

  桐乡市屠甸镇汇丰村后浜,是一条饱受榨菜产业污染的“绿河”,常年臭气熏天,总长200米的河道,大部分呈现墨绿色。汇丰村村委会主任王建发被任命为后浜“河长”后,带头清淤,与榨菜大户座谈,共谋废水出路。他除了对河道进行清淤,还异地取经,借鉴狐尾草净化水质生态治理技术。如今的后浜,河道整治一新,护岸全新修筑,水中生态绿藻浮动,岸上绿化环绕,昔日“榨菜河”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取缔非法印染企业3家;计划淘汰关停企业105家,实际关停196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364家,并通过验收;完成搬迁入园企业32家。四大行业“三个一批”(淘汰关停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整治总完成率为98.3%。

  海宁慕容集团(原蒙努集团)已放弃用水量最大、产生重金属污水最多的头层皮加工工艺。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放弃第一道工序后,公司开始直接进口初加工后的原材料。虽然一张牛皮的成本要增加0.5元到1元,但减少了近80%的污染物排放。

  通过整治,全市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企业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厂容厂貌大幅改善。

  E.从关门治水到开门治水

  2014年8月,平湖市在整治“黑河”池家浜时,用勘探机器人破解公共雨水管排水来源不明的难题,并确定了2家非法排污企业和1家雨污分流不彻底企业,环保执法部门据此开出罚单。

  治水用上机器人是一个缩影。在治水路上,嘉兴除了“一地一策”、“一企一策”治理外,还把目光瞄准科技力量,开门纳谏科技治水。

  2014年以来,嘉兴举办领军人才聚智“五水共治”专项对接会,邀请8名领军人才,围绕治水难题与相关部门对接交流。同时,组织海外治水专家到嘉兴实地考察水环境现状,邀请他们以技术、投资等方式参与治水。目前,嘉兴已引进科技治水项目9个、专家9名。此外,嘉兴多次举办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技术研究等培训班,轮训700多名技术人员。

  依托科研机构,为科技治水“加码”。2014年4月,中科院与省科技厅、嘉兴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嘉兴建设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范区,中科院将优先推进技术和成果在该区域的集成和应用,布局11个重大环境治理项目和环境监测项目在示范区核心区先行先试,包括农村养殖污水、农业废弃物污染处理及受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等项目。

  嘉兴作为畜禽养殖业发达地区,如何科学处理死亡畜禽是一大治水难题。在桐乡市,当地建起了全省首个利用蝇蛆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项目。“通过活性蝇蛆综合利用,78小时就能将死亡畜禽变成高蛋白蝇蛆和有机肥。”桐乡同润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社长顾柏明说。截至目前,嘉兴各县(市、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实现全覆盖。

  加强治水科研攻关,推广最新治水技术,嘉兴走出了一条科技治水新路径。

  F.从重拳治水到严法治水

  2014年4月,桐乡市公安局根据日常排摸掌握梧桐街道城西村一无证电镀加工点存在偷排有毒有害液体行为的线索后,立即会同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突击检查、采样检测,第一时间查处了一起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截至去年7月,桐乡市公安局已连续侦破15起重大水环境污染案件,60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嘉兴大力度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既是对保护环境的深切回应,更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执行。

  2013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污染环境罪“严重污染环境”14项认定标准。对于具有这14种情形之一的,都可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换句话说,只要污染物超标3倍以上,排放1吨也好10吨也好,可以直接刑事拘留,不再像以往那样,既要看浓度还要看排放量。”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马哲峰说。

  “这个案子情节如何认定?”“构不构成犯罪,要不要刑拘?”“他们的身份如何确定?”2014年初以来,桐乡市政法部门联合环保、水利、城管、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席协作机制,实现“同桌办公”,举办多次协商会,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治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嘉兴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加大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共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7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73人。

编辑: 季建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