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以生态定位功能 农业现代化的“嘉兴样本”
2015-03-01 08:37:07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王谭稳 吕 玲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首要议题。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大市,嘉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究竟如何?距离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有多远?在去年下半年浙江省农业厅首次发布的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嘉兴以80.34分位列全省第二,可持续发展水平居全省首位,所辖各县(市、区)全部进入前30名,同时在所有26项评价指标中,嘉兴有12项相对领先。

  以统筹引领“三农”

  城乡发展相对均衡

  2004年,我市率先制定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特别是2008年被列为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全面开展了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嘉兴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一组数据彰显了嘉兴统筹城乡发展10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全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6.7%,充分就业村和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分别为96.1%和99.6%。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双双实现并轨。城乡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5%,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首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验收。2003年至2014年间,嘉兴城市化水平由最初的不足40%提高到59.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127元提高到24676元,连续11年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11:1缩小至1.71:1,成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差距最小的地级市之一,并初步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三农”发展机制。

  “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处于全面融合阶段。”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报告中这样写道。去年,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对嘉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5年绩效评估报告也表明,嘉兴已经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

  以生态定位功能

  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早在“十二五”初期,我市就确立了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定位,通过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如今,蔬菜、果品、畜牧、水产、蚕桑、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七大主导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凤桥水蜜桃、姚庄蘑菇、秦山蔬菜、海宁鲜切花、桐乡杭白菊等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我市农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明确,七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8%,为全省最高。

  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市注重新型农作制度的创新推广,以水旱轮作、粮经轮作制度为基础,在全省首创“万元千斤”稳粮增效模式,推广面积达到30余万亩,推广区域内晚稻亩产570公斤,帮助农民增收12.9亿元,有效缓解了“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的矛盾,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81家乡村休闲游产业基地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充分融合。

  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决策部署,嘉兴把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和农业水环境治理摆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拆违、减量、转型、提质,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14年底,全市生猪存栏量缩减至82.19万头,比年初下降71.6%,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政策激励和宣传引导下,养殖企业也走上了“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之路,全市规模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推广药肥减量控害增效技术面积518.9万亩,全年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分别达235.1吨和3723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COD排放约1000吨,为全市污染物减排和“五水共治”作出较大贡献。

  以科技带动发展

  生产基础不断巩固

  近年来,嘉兴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狠抓要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67个、面积78.84万亩;累计有8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4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建设面积73万亩。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农田214.47万亩,占基本农田总数的7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高出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设施栽培面积达44.7万亩,居省第一。

  众所周知,嘉兴的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全国一流,常规稻在中国粳稻区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籼稻两次突破长江流域纪录,共培育出140多个水稻新种,累计播种面积6亿亩,增产90多亿公斤。育成的秀水134、秀水114、嘉禾218、嘉33、嘉优5号等水稻主导品种,商品化用种率达到61.9%。2014年,全市农业科技投入约5400万元。

  长期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更是明确了粮食生产的战略性地位,粮食播种面积连续七年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9%,其中春粮生产约占全省的一半,成为全省最重的“米袋子”。在挖潜增产方面,我市坚持一手推广优良水稻品种,一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晚稻高产创建“600行动”,粮食单产达444.8公斤/亩,晚稻单产达570公斤/亩,创嘉兴历史纪录。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连续六年夺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这是嘉兴粮食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以创新促进转型

  经营体制持续创新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11.7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6.1%;开展粮油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2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到51.5%。嘉兴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到2014年年底,全市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204张,发证面积4.17万亩,专项贷款余额3.1亿元。

  嘉兴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地市之一,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粮食生产型、农牧结合型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家庭农场共有113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36家,居全省前列。全市947家农民合作社中,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分别有15家、10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1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有44家。

  嘉兴是全省唯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地级试点市,“3+X”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其中半数以上建成地理信息系统。以平湖市12316为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肯定,市、县两级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全市服务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占20.2%,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嘉兴将坚持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定位,以农业现代化“8810”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建设“两美”嘉兴、打造江南水乡典范中,展现独具“三农”魅力的新篇章。

  

编辑: 单世高(实习)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