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猪大户到种植大户,海盐县沈荡镇新丰村的朱国民在种养方式的转型中尝到了甜头,2000多亩承包地让他获得了远高于养猪的效益。2013年以来,嘉兴以环境容量确定生猪养殖量,大力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全市已有8万农户响应号召,退出了传统的生猪养殖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兴生猪养殖量快速增长,庞大的养殖规模逐渐超过了环境容量,成为水环境污染大户。2013年3月,一场以“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战役在全市打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嘉兴划定禁限养区,禁养区内一律拆,限养区内鼓励退,同时大力拆除占用基本农田等大批违章建筑。
2007年,朱国民开始从事生猪养殖,拥有猪舍780平方米,生猪存栏600多头。201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朱国民主动拆除猪舍363平方米。之后与另两家退养户决定一起流转土地750亩,加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旗下万好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该公司签订了蔬菜种植订单。2014年初,他又主动与村里签订猪舍拆除协议,将剩余的400多平方米全部拆除。
退出养殖业以来,朱国民已经与合伙人在周边流转土地2150亩,采用稻—菜轮作模式耕作。据测算,稻—菜轮作模式平均每亩纯收入在300元至500元。“大家都不养猪后,我们这里的环境好多了,收入也没有减少。”说起生猪减量,朱国民坦言,现在的生活更加好。
在推进生猪减量的同时,嘉兴积极做好违章猪舍拆除后的土地复垦工作,特别是退养农户的转产转业工作。目前,嘉兴全市各地通过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引导培训、搭建平台等,引导退养农户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生猪转产转业补贴30多亿元,帮扶8万多退养农户转产转业。而生猪存栏量也大幅下降。统计显示,至去年底,全市已累计拆除违章猪舍超过1500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由高峰时的360万头减到目前的82万头。
为了遏制农村“乱弃死猪”污染河道现象的发生,促进生猪养殖业生态化、科学化发展,嘉兴市还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确保工业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县(市、区)的全覆盖,村收、镇集、县运的病死动物收集处理体系有效运行,农业部专门在嘉兴召开现场会,推广嘉兴的经验做法。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4年,嘉兴实现了两个“好于”、三个“优秀”,即出境水好于入境水、现在好于过去,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五水共治”考核、生态省考核均获优秀。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