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雾霾克星”横空出世是喜是悲?
2015-04-12 09:48:17 来源: 红网 作者: 徐甫祥

  2015中国成都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雾霾克星”移动式喷雾器吸引了不少观众。喷雾器射程最远达150米,喷洒出的雾气高达20多米,能有效吸附、聚合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使粉尘受重力作用沉降,降低空气中的PM10和PM2.5。(4月11日《四川日报》)

  人类果然非同寻常,一只手“制造”出雾霾这个污染大气的“元凶”,另一只手却能借力高科技,瞬间将之消弭于无形。不过,这种消弭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发挥作用,这就应了一句老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了。

  笔者在这里丝毫没有任何贬损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意思,反倒是对发明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表示敬佩。若危害日盛的雾霾注定在短时期内无法彻底消除,那么,暂时让人人都拥有一台这样的“雾霾克星”,那还是裨益多多的。

  只是有一点,如果有朝一日,为了免受雾霾之害,我们的大街小巷内,人人都扛着一台移动式的喷雾器边行走边喷雾,就犹如“非典”时期,人人都戴着多层口罩一般,不知正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你,会作何感想?是喜?还是悲?

  写到这里,笔者对治理雾霾也有点不那么自信了。因为“雾霾克星”的研制者事先一定经过一番调研或者说考证,判定雾霾的治理在相当一段时间段内不会有大的起色。不然,耗尽心血和巨资推出的新产品,岂不鸡飞蛋打了吗?作为“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无论如何是不会做这种亏本生意的。

  “雾霾克星”的推出,似乎还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雾霾不仅存在,还很严重,严重到人人都需置办这种防霾神器的程度,不然,在展示现场,就不会吸引那么多观众的眼球。不过,也不排除商家另外的动机,即便治理雾霾初见成效,但只要还未彻底消除,这种防霾神器在现今连马桶盖都要去国外蜂拥购买的国内市场,显然也会有着不错的潜在消费力,这大概也是商家对该产品信心满满的底气所在吧。

  巧合的是,几乎在“雾霾克星”横空出世的同时,10日10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这意味着,未来24小时内,北京将持续处于空气重污染状态。这似乎成为“雾霾克星”面世的一个注脚,注定又要让有关商家得意一阵了。

  关于雾霾治理的前景,似乎连专家也不太自信,最乐观的估计亦需20至30年之久。时间或长或短,关键取决于治理雾霾的决心,即需要在GDP增速与群众健康之间作出权衡取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认为,工业污染源及交通污染源已经成为雾霾污染的首要原因。如果今后我国GDP增速保持在5%到7%左右,预计治理需要20到30年;如果GDP保持10%到12%的高速增长,则雾霾污染不但不会好转,反而会加剧。

  无论是专家的推断,还是民众切身的感受,看来对雾霾的治理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雾霾克星”步入寻常百姓家已是早晚的事了。笔者并不反对“雾霾克星”的面世,能在民众最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总是一件很好的事,岂能求全责备。

  不过,比起人人都携带一个“雾霾克星”出门来讲,纯净的蓝天白云岂不是更为理想?为了公众的健康,更为了千秋万代、子孙后人,我们不妨把发展的步伐放缓一点。世间万物,有取必有舍,有时候,甚至破釜沉舟亦是难免的。牺牲一点点工业发展的代价,换取雾霾治理的春天,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件挺划算的事。

  “雾霾克星”来了,我们无法拒绝,唯愿它成为一颗“流星”。希冀随着雾霾治理的步步深入,与它说再见的时间不要太久,这是笔者的期待,当然,更是公众的期待。
 

编辑: 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