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一位公益“掌门人”的绿色梦 对话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创始人白洪鲍
2015-04-20 09:17:17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 郭云豪 章松来

  说起白洪鲍,温州环保志愿者的圈内几乎人尽皆知。他从学生时代起就热衷自然体验活动。求学期间他加入了“绿眼睛”社团,毕业后成为中国“绿眼睛”保护组织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2012年9月,他创办了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开始探索建立环境保护的第三方行动体系。

  投身环保事业近10年来,他参与本地水环境事件不计其数。作为一家专业公益组织的“掌门人”,他对民间社团的运作和发展也有自己的理解。

  白洪鲍在为小学生上课,宣讲治水理念

  问:以环保公益为职业的初期遇到过哪些挫折?

  答:学生时代我就喜欢亲近大自然。2003年一次在鳌江上游调查时,发现因工业污染,江边稻田龟裂,河里鱼翻白肚,附近村民深受其苦,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将公益作为事业,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参与环境事务后,这逐渐成为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公益组织而言,最大的困难自然是资金紧缺。最初是三五好友同吃同住不求回报,连活动经费都成问题,直到2007年我才拿到第一笔500元的“月薪”。此外,当事人的冷漠、企业的排斥,让项目推进很难,我曾不止一次在调查取证时被违排企业威胁控制。这让当时的我们觉得处处受限,扛不起应有的期许。

  问:“绿色水网”从2012年至今发展成为核心团队19人,固定志愿者上百人的专业团队,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答:我们虽不敢说是独一无二,但至少在温州还没有其他组织做得更好。刚开始做该项目正好是社交网络的鼎盛期,当时我发现网络上关于环保的呼声虽旺,却很杂乱无序。我就想搭建第三方机构,按照固定程序,核查信息源,为政府提供报告,并监督部门履职。我们与其他组织最大的不同是敢于触碰一线环保事件,真刀真枪参与解决问题,成为执法部门的智囊和补充,而不仅仅是做宣教和服务。

  问:作为一个民间团队,“绿色水网”怎样累积自身的影响力?

  答:最初,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第三方公益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形式是不习惯的。近年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尤其是政府给予民间组织更多信任和支持。有了话语权,就不能只喊空话,而要提升专业素养,让话更有分量。

  我们积极与高校合作,吸纳人才,共享设备,使调查结论有更大参考价值。同时建立机制,让更多人了解和相信我们。面对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我们甚至先于媒体到达现场,掌握最真实客观的证据,做到不偏不倚。

  问:民间团队的力量毕竟是薄弱的,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更好地与政府部门合作?

  答:尽管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过渡给民间组织,但眼下我给“绿色水网”的定义就是一个客观的中介机构,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起纽带作用。如今的社会组织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或故意为搏眼球,或过于谨小慎微,导致远离政府甚至与其对立;要么太过依附政府扶持,失去了自我。我认为这两类现象都不对。

  作为民间机构的负责人,我的目标是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促进公众利益最大化,帮助职能部门有效履职。这其中的把控是很微妙的,需要细节的累计。比如我们坚持采用发函方式与政府沟通,以表明双方是地位平等的独立机构;我们项目的资金来源尽量做到政府与民间的合理配比,并积极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

  昨日,白洪鲍正忙于第二届公益节环保主题的筹备。除此之外,他今年的最大期望是做成一个名为“水立方”的综合治水APP。这个APP将企业、政府、媒体、院校、公众、NGO有机结合起来,涉及包括水上经济、水文化、污染举报、信息公开、指数预警等内容。上线之后,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专业公益互动平台,大大提升民间参与环保的效率和积极性。这个被白洪鲍称为“环保2.0”的设想,最快将于年内上线,并在鹿城区试点,这是本地环保民间公益组织的又一个创新。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