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从战略高度保护开发好浙江母亲河
2015-04-25 09:43:00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王郁松

  丰富的水资源自古就是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浙江拥有“一江”、“一岸”。一江,即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一岸,即东部沿海漫长海岸。这“一江一岸”既是浙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源泉,也是浙江未来生态文明得以永续的关键所在。近期,国家层面在力推“一带一路”的打造;浙江若提出打造“一江一岸”战略格局,并将此纳入“十三五”规划,既契合多种主题,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导向,也能为未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特别是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振兴注入新动力,这将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思维。如今,随着舟山新区的开发,正式以海洋经济的主题将“一岸”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按照夏宝龙书记“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美丽浙江”要求,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社会文明的角度、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转变的角度,开发和保护好千里钱塘江,需要从浙江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将钱塘江这“一江”的综合开发上升为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战略。

  钱塘江保护开发的重心,首先应该是源头。衢州市境内的常山、开化两县,是千里钱塘江的重要源头。特别是常山江(钱塘江常山县段),是钱江源流经最长、水域最广的水段。一江清水送杭城,保护好钱江源头的生态,开发好钱江源头的景观,不仅为整个浙江、特别是沿江4地市、37个县(市、区)、2064万人提供安全清洁的水源,也能为浙西6个“脱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抓手,同时还将开创一个在全国都很独特的江源沿岸生态旅游风景带。笔者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发现,处在钱江源头的两县中,常山江尤具长远开发的现实条件和潜在价值。钱塘江在常山境内弯曲绵延,沿流域孕育了最为典型的江浙文化,境内水流总长46.6公里,近100里,沿江两岸就是200里,可沿常山江两岸实施全段综合开发,以建设钱塘江源头独特的河流文明、生态旅游文明、现代乡村文明为切入口,打造一条独一无二的“钱江源两百里生态走廊”,以此作为浙江“一江”战略的首要内容。

  一要明确“钱江源两百里生态走廊”发展定位。把常山江综合开发作为千里钱塘江综合开发的“第一站”,振兴浙西地区绿色发展的“关键棋”,集聚资源、集聚人口、集聚文明,通过对常山江水资源的保护、两岸特色文化的挖掘、江景夜景风景的提升,对两岸进行全流域的绿化、亮化、彩化、景观化打造,大力培育沿江产业,全面发展水经济,建成集生态、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

  二要分段对常山江钱江源进行特色开发。常山江两百里,其综合开发可分五段。自西向东分别是生态养生段、趣味体验段、现代景观段、特色风情段和乡愁古韵段,五段各具特色又能融为一体。休闲养生段全长11.4公里,沿途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宜人,重点建好“月亮湾”、“养生村”、渔家乐精品区“三个点”;趣味体验段全长5.1公里,立足水面宽、水流缓特征,着重开发水上趣味体验项目;现代景观段全长10.6公里,以彰显城市休闲魅力为目标,优化沿江建设布局、提升江景夜景,发展滨水休闲业态;特色风情段全长9.5公里,以建设青石镇风情小镇为依托,打响胡柚、奇石两大特色品牌;乡愁古韵段全长10公里,主打古民居、古镇、古风情等概念。

  三要强化钱江源开发的产业支撑。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做好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文章。推进沿江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富有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的沿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及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有机协调发展。提升沿江现代服务业,着眼推进江城互动,加快发展与沿江产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引导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品包装、品牌创意等生产配套性产业。加强沿江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水上运动、沿江露营、主题民宿、趣味农场、寻古怀旧等休闲旅游产品。

  四要大力发展水经济。探索从全民参与“五水共治”行动到全民共享“五水共治”成果的新路,即打造“第六水”、发展“水经济”。一是变常山江为“金动脉”。实施常山江分段综合开发。二是变全域支流为“金水景”。巩固“清三河”及河道整治成果,在实现水质从“好变差”又到“差变好”的二次质变基础上,着力推动从“水清”到“水清景美”的三次质变,让全域25条支流成为“金水景”。三是变山塘水库为“金水池”。按照“就地转型”的思路,做好山塘水库污染源转化文章,实行山塘水库周边全部禁养,引导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让每个山塘水库都成为“金水池”。

  打造“钱江源两百里生态走廊”、浙江“一江一岸”是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又能有效带动浙江东西部齐步发展。但这个大的构想,需要从全省层面,从浙江母亲河流保护开发和全省长远发展的高度,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中长远谋划。

  千里钱塘江,最美在常山。美的是常山和钱江源,惠及的是全浙江省人民。

编辑: 季建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