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水共治”行动中,整治养殖业污染既是群众呼声强烈的热点,也是让地方政府挠头的难点,因为粗放经营的畜禽养殖虽然严重污染着水源,但却是一部分农民的谋生手段和市场供应的来源。也正因如此,更需要采取既果断又恰当的措施,通过疏堵结合截断养殖业的污染源。
传统养殖业由来已久,眼下之所以成为突出的污染源,大概与养殖规模扩大、环境承受能力弱化都有关系。养殖污染源点多面广,整治的难度和阻力可想而知。作为我市重要水源地,也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岑港水库,上游畜禽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源头污染。今年1月16日“电视问政”之后,当地下决心落实整治,据4月15日《舟山日报》报道,至今为止三家养猪场已拆除两家,保洁工作也在落实之中,最终成效虽然还有待于检验,但大致上应该算是个利好消息。
可是,同日《今日定海》的一则新闻则让人高兴不起来,白泉镇皋泄村一家养着20多头生猪的养猪场无证经营、污染严重,去年就被列入了整治范围,经第三方评估补偿价在10万元左右,但这家主人却狮子大开口,坚持要500万元补偿款才同意拆迁。如此僵持下去,整治岂不成了遥遥无期的马拉松?
根据去年8月我市出台的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的规划方案,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活饮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医疗区等为禁养区,禁养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宜农区内可保留存栏生猪10头以下的小规模畜禽养殖),全市将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养殖场(户)搬迁或关闭。这一规划应该是切合实际的,关键是要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当然,在整治过程中还必须做到疏堵结合,这样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对此,很有必要借鉴工业园区的做法,各地分别选择合适的区域统一规划养殖园区,然后引导养殖专业户入驻,变分散养殖为集中养殖。这样做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推行科学管理,通过建立起统一配套的污水处理中心,打造一个零排放的循环系统,在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截断养殖业的污染源。
另外,还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优扶强鼓励规模养殖,为经营者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安全保障,并疏通从养殖园区直达市场的绿色通道,从而使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养殖方式失去竞争优势并逐渐退出市场。这样,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调节,绿色环保的产业化养殖必然成本更低、产能更高,养殖场遍地开花的现象自然就会明显改观。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大对违法排放的整治力度,污染问题也就有望迎刃而解。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