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这张图片,大家看了都蛮感动的。”江干区丁兰街道美辰社区的一位社工点开微信,特地把照片翻给记者看。照片里,一位老人举着一块写字板,上面是一行字——“为了子孙后代”。这张照片是在丁兰街道一次民间河长座谈会上,与会者偷偷拍的。
照片里的老人叫张海清,江干区的民间河长都记得他的名字,因为他很特殊,每次开会不说话,只写字。“我们问他,你到底图什么,他就写了这么几个字。”同协河的民间河长詹国荣说,“你们写民间河长,一定要去采访他,这个老人让人敬佩。而且他妻子也很支持他,开会陪着他来,帮他提建议。”
任命民间河长第二个月动了切除喉部手术
张海清记性很好,他说去年4月28日,他被任命为江干区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跟市领导畅谈治河,感觉责任重大。到了5月,他却突然生病了,因喉癌开刀,切除了喉部。手术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说话,脖子里戴着套管。
“我跟他说你自己身体要管好,这些事情(民间河长)就不要管了,没这么多精力的。”张海清的妻子张春花说,一说到这些,张海清就要跟她翻脸、生气。他的心闲不下来,“早晚都要去转一转,看到什么就要写在写字板上,跟人家说。”
去年7月在东风港提升打造生态示范河道的过程中,张海清经常会去河边看施工进展,“我发现问题,向施工的人提出建议,但他们对我不理不睬,还冷嘲热讽。”手术后不能正常讲话,他只有把自己要说的写在写字板上,但施工人员说不识字。“我担心的就是淤泥不清,盛夏来的时候,河底淤泥会大批地往上翻,现在已经散发臭味了,到了三伏天,河上可能会臭气冲天,蚊蝇成群,附近居民又会遭殃。”
施工人员再不待见他,也阻碍不了他管河。他拍摄了视频、照片,送到相关的河道监管部门,在丁兰街道召开的民间河长会议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很敬佩他,这么大年纪,又不能说话,还这么负责。”丁兰街道城管科科长陈轶聃表示,生态治理是一个持续过程,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清淤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要经过专业测算。他们会将张海清的建议转达给上级河道监管部门,请专业人员来现场看一看,确实有必要的会列入清淤计划。
家门口围着一圈河业余就在跟河打交道
张海清是个热心肠的人,不光在管河上,张春花说:“他以前每年都在献血,献了6000毫升,还不告诉我。等拿回来一本《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我才知道。他怕告诉我,我不让他献。”
民间河长,就是这样一群热心人,聚在一起,分文不取,看到水质好了心里就美滋滋的。同协河的民间河长詹国荣说:“别人看起来我们就像疯子。”
治河不是政府或民间河长某些人的事,连不能说话的张海清都在东奔西跑,为河道发声,你还要缄默吗?看到河道有问题,请及时反映,督促解决。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民间河长要有一副热心肠
张海清一家在2009年搬进了丁兰街道的后珠辰秀家园,这个小区周围河道遍布,丁桥一号港、二号港、大农港、东风港都紧挨在小区周边。
“原来我们住在美政桥,旁边通到钱塘江的城河水质不要太好。”张春花说,搬家后,周边环境还可以,就是河太脏太臭了。
张家住在17楼,卧室一角望出去就是东风港,张春花回忆:“那时候根本看不出它是一条河,上面都被水葫芦占满了,一点水都看不见,午睡的时候臭气熏天,睡都睡不着。”情况类似的还有丁桥二号港,一头通,另一头断头,长满水草,河岸边也是杂草丛生。平时小区居民出去散个步,都很扫兴。
河离家近,张海清就跟这些河绑在了一起。2011年,张海清担任了杭州市河道监督员。他见证了家门口的河一条条清起来。现在从楼上望下去,东风港的亲水平台上,有不少居民抱着宝宝在散步。
家附近的河多,虽说2014年张海清只被任命了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但他别的河也都管。妻子张春花说他基本就两件事,一是继续做点甲鱼生意,二就是巡河、管河。民间河长开会,他不能说话,张春花就陪他一起去,当他的发声口,“舍不得啊,看他这么累。”
河道的变化也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好处。晚饭吃完,沿着二号港散散步,河岸的杂草没了,换来的是绿树鲜花。午睡的时候也闻不到臭气了,河道里的水重新流淌起来。
我们让张海清写一点当民间河长的感悟,他写道:“我相信我们大多数民间河长,在日常巡视中绝对不讲私利,要是看见水质好了,心中比任何荣誉都高兴,满足,所以我建议施工单位、监管单位、验收单位,应该要尊重民间河长的建议,对的地方积极采纳,我们也应有权提出好坏。为了公众,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我会一直管下去。”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