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秧苗已经露出“尖尖角”,一群小鸭在稻田埂上觅食,羊圈里的湖羊消纳农田秸秆,湖羊产生的羊粪又当作肥料还田,这个农场的一切靠着“生态开关”自动调节着,所以自建立起就没买过化肥农药,真正做到全生态。
这个农场就是海盐县天地和生态农场,它位于通元镇新联村,负责人是张跨海。自2013年12月成立该农场以来,张跨海已经投入200多万元,流转土地106亩,且流转土地较为方正。
农场以优质水稻种植与湖羊养殖为主业,配套种植瓜果,养殖鸡鸭鹅与甲鱼等,以“天地中和,农业和谐”为核心理念,尊重自然法则,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农牧种养结合,稻作水旱轮作”,是我们杭嘉湖平原农业耕作制度的基本特征。自古以来,这一农耕制度保障了农作物高复种条件下,土地长期肥沃,农业长盛不衰。天地和农场努力继承与发展这一农耕文明的精华,做到“农牧深度融合,废弃物全量处理、用地养地兼顾、农产品绿色优质”。目前农场里有70多亩水稻、200多头湖羊,还有鸡鸭鹅与甲鱼等。说起这个,张跨海最自豪的就是:“我的农场没有买过饲料、化肥、农药,全都是靠生态循环链内消纳互补,确保环境零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天地和农场有一条立体全循环产业链,水稻秸秆由湖羊消纳,羊粪还田替代化肥,稻田养鸭耘田除虫,稻田放鳖松土肥田,农田养蛙利用天敌除虫,农田放鹅代替人工除草。田埂两侧种植菊科植物,吸引天敌昆虫栖息繁衍,以虫治虫,控制作物害虫。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全部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全部锁进循环链的笼子里,不让其溢出污染。只要家庭农场的小循环做好了,产业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农业污染治理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农场已注册“田养”商标,“田养”有机大米传承古法农耕栽培而成,经浙江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海盐县农经局全程监管,并与国家稻鸭共作引智示范基地、浙江百翠山庄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有机大米认证单位)等单位协作生产,稻米具有鲜、香、净、绿、黏的高品质食用效果。
这样发展农业,很多人会问效益点在哪里?张跨海说:“其实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场经济效益明显,去年农场总产值44.3万元,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在全社会崇尚绿色健康消费的潮流下,农场的效益空间很大。”农场下一步重点是优化品种布局,配套技术到位,培育产品品牌,建立盈利模式,营造农场景观等。
海盐农技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良认为,海盐是全国“家庭农场”的发祥地之一,通过实践完善后,这一农牧深度结合模式有望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模式之一,可示范、可推广。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