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垃圾水葫芦,死猪死猫水上浮”,这是老海门人给曾经面目全非的海门河编的顺口溜,戏谑间是对母亲河化身“黑臭河”的痛惜。如今的海门河两岸绿柳夹道,与清澈河面的美人蕉、鸢尾草等植物相映成趣,市民喜欢在清晨傍晚沿河跑步赏景,不时有一些垂钓爱好者坐在岸边享受垂钓之乐。
海门河“前世今生”的变化,是椒江区落实一线治水、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的缩影。目前,该区大小三百多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河长”,主要河道还有自己的“警长”,河流被严格“看管”起来,良好的机制,让椒江区的河道治理工作“水到渠成”。
踏河知水:河长徒步巡河诊病情
“你们看,那根水管是不是在偷排污水?”5月20日下午,一行人正乘船沿着椒江流域实地踏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椒江区委书记陈祥荣指着北岸一根不起眼的水管,当即发问。后经调查发现,这是一家沿河医药企业在偷偷向江内直排污水,平时隐藏在水下不易察觉,刚好退潮才不小心露了个头。陈祥荣当场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整改落实。
椒江有市级河道四条,河长均由市领导担任,构建了由29名区级河长统筹引领、155名街道级河长推进落实、538名村级河长常态监管、区级相关部门为责任联系单位的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实行分级挂钩管理,签订军令状,明确责任田。这些自上而下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
在“踏河知水”大巡查中,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徒步巡河,各级“河长”纷纷深入河道一线“找茬”,揪出一个个污染点,拍摄下来,尤其对排污口进行定位和编号,建立河道“病历卡”,河长责任部门牵头编制综合治理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在全区掀起了“沿河找问题、部门领难题”的治水热潮。
同时,该区采取“1+1+1”方式(1名总警长+1名分警长+1名联系民警),落实“河道警长”58名,积极参与河道保洁、违建治理、涉水纠纷调处等各项工作,全力为“五水共治”保驾护航。
重拳出击:猛药去疴除病灶
位于疏港大道东面岩头村新址的群英河,曾被成功打造成一条水清岸绿的“生态样板河”,但今年上半年,却变脸成为一条“黑臭河”,路人经过都要捂住鼻子,箭步而过。
据了解,椒江目前有类似的黑臭河22条,总长度为28.95公里,去年经过整治已验收通过八条,今年计划综合整治27.42公里。截至目前,常规整治已完成七条共9.99公里。
从黑到清,又从清到黑,这是群英河的“变形记”,也是所有“群英河们”经历过的烦恼。
今年,是黑臭河水质改善提升年,也是“五水共治”工作的巩固年、关键年,椒江共安排“五水共治”工程项目48项,年度投资达到9.7亿元。
为进一步摸清沿河污染源排放情况,实现全流域治水,该区专门委托市环科院组织人员开展沿河大排查,为每个劣Ⅴ类断面量身定制个性化消劣方案,做到“一断面一策”。
同时,组织街道、公安、电力等相关单位构建高效联动机制,开展砂洗、塑料、眼镜等重点涉水行业和“低、小、散”企业的集中整治。截至6月底,共排查出未批先建企业165家,未验先投企业110家,已清理或已整改的企业达42家。
“千头万绪”,椒江区“五水共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周孔兵用了这个词感慨治水工作的艰辛复杂。他说,水质提升既要正本清源又要调水流畅,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水系末端的椒江,首先就存在生态补水“先天不足”的短板。其次在当前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正处于全面铺开建设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工程进行治水,水质提升将变得相对缓慢。
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多发河道如群英河,该区坚持重拳出击,以“狠狠盯住一条、彻底整治一条、牢牢巩固一条”原则,对群英河迅速打出“一排(全面排查)、二截(全面截污)、三管(全面打击周边企业)、四洁(加强保洁频次)、五引(引百果山水生态补水)”五记重拳,各级河长、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协调,区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如今群英河水质已出现明显好转。
水岸同治:标本兼顾保长效
下陈街道以打造台州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为契机,着手对重点河道河岸景观进行绿化改造,以水岸同治作为提升形象突破口,努力建设融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沿河生态景观廊道。
以党员干部认购方式,街道共投资700多万元,在鲍浦河等沿河推广梨树种植,形成连片的景观效果,着力打造下陈“三月梨花飞”的城镇新亮点。
生态化的河道治理方式,为百姓打造了生态宜人的观光休闲空间,而常态化的监督考核更是实行“河长制”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制定了“河长制”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月一例会、一季一排名、一年一考核”制度,对工作进度落后的河长进行实名通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领导带头督查、“两代表一委员”监督作用,建立举报曝光机制,采取明查、暗访、约谈等形式,使“河长下河”成为常态,便于群众参与监督。
该区全面实行市场化保洁机制,区级以上河道按每八公里、街道级河道按每12公里分别配备一艘保洁船以及两个保洁人员,实行每天八小时动态保洁。区级河道、乡镇级河道保洁标准由过去的7000、4000元/公里,分别提高到8000、5000元/公里。
今年以来,针对黑臭河、垃圾河脱帽后易出现反弹问题,该区迅速拍出防反弹“四响掌”:每周一次水质监测、街道交叉暗访、区领导现场考评、实名通报河长,并建立河道黑臭预警机制,切实严控源头预防反弹。
实行“河长制”就是为了使椒江“河长治”。数据监测显示,全区九个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值同比分别下降22.05%、20.0%,椒江水环境质量有了初步改善。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