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破旧村落换了人间 金华市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2015-09-20 08:37:06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黄晓华

  “等升级版的民宿建好了,希望习总书记能再到管头村看看,相信他会喜欢。”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走进舟山农家乐,磐安县尖山镇管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不禁回忆起9年前习近平的来访。当时乌石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刚起步,如今已名声远播,一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

  让人欣喜的是,管头村在金华市已非一枝独秀。10年间,从示范引领,到全面推进,再到深化提升,发轫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的美丽乡村建设扮靓了八婺大地的一个个村庄,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亲眼目睹了村庄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一条柳暗花明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金华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一次次得到验证。“坚持环境保护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生态文明建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市委书记徐加爱说,我们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实现全域美丽、全面美丽。

  破旧村落换了人间

  秋风吹皱一池碧水,秋阳下青山妩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把永康市江南街道的园周村当做景区欣赏:村中池塘的景致有“花港观鱼”的韵味,山上1.4公里的小长城让他们轻轻松松做了回好汉。这里的确已不仅是一个村庄,浙江大学的建筑专家曾三易规划稿,园周人苦心营造了6年。

  “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00人,最多时达到2万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对连年刷新的数据如数家珍。当地百姓还记得,游客眼中这座如诗如画的村庄在六七年前还是房屋杂乱、道路泥泞。

  脏乱、破旧、贫瘠、落后这些一度烙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农村标签正在被改写。

  宽敞的马路,连片的别墅和高档多层住宅、影剧院、科技馆、游泳馆、图书馆、大型商场、四星级酒店……这不是在某座现代化都市,而只是一个村———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

  是2004年秋天的并村拉开新花园村建设的序幕,富裕的花园村与周边9个自然村合为一体。“新花园村建设的头一年,我们开了大大小小260多次会议,就是为了让村庄规划好好付诸实施。”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邵钦祥说,并村之初,他们就把农房改造作为切入点,10年间村里给农户的拆除房屋补偿资金就达数亿元。

  之后,村里大力发展五大产业,村民们办厂的办厂、经商的经商、上班的上班,曾经的“泥腿子”从事着五花八门的工作,人均收入达12万元,“家产500万元以下是贫困户,1000万元刚起步,5000万元才算富,1亿元以上才是富裕户”的说法渐渐传开了。

  大山深处的小村也因地制宜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武义县西联乡景阳村是该县最早的“下山脱贫村”之一,也是西联乡第一个生态村。1997年,这个原来坐落在海拔950多米深山冷坞中的“烧炭村”,下山迁移到宣平溪边。建房、修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这个村子马上变活了。“下山三五年,跨越几百年”的描述几乎可以用在武义每个“下山脱贫村”身上。

  市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全市4803个行政村中,4467个开展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散户的畜禽养殖场陆续关停了,杂乱的违法建筑纷纷拆除,生活垃圾分类势如破竹,村民的生活污水纳入处理管网,武义不少“下山脱贫村”的旧址正在开发高端民宿,“很多工作农民以前想都想不到,甚至没有听说过”。

  美丽乡村释放红利

  2012年,我省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成为之前两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升级版。被打扮得清清爽爽的村庄开始穿上各有风味的“衣裳”,精品村、特色村越来越多,婺城的“九峰探古”、金东的“画意绿廊”、义乌的“十里桂花长廊”、永康的“田园风情”、磐安的“皇家茶场”成为首先成型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不管是生态环境还是历史遗存,一朝变现,美丽乡村化身为美丽经济。

  在浦江,衍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晶加工曾让农民尝到过甜头,但大家渐渐发现,原本清澈的小溪都成了“牛奶河”。2013年,“五水共治”在这里打响第一枪,浦江开始铁腕治水,两年累计拆除水晶污染违建加工场所105万多平方米,关停水晶加工户19547家,水晶加工户已锐减至1376家。

  绿水青山回归,新的生机很快显现。往日的“水晶第一村”马岭脚村被杭州“外婆家”相中,对方决定投资7000万元开发老村,建设高端民宿。曾以加工锡箔为主的前吴乡民生村,锡箔加工点被一一关停,景观农业项目成了村民再就业的首选。今年,到村里观赏油菜花的游客就有10万多人次,一位老奶奶在村口摆摊卖茶叶蛋,几天时间就赚了2000多元;小女孩放假在家,在村口编编鲜花花环,两天赚了4000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美笔兴奋地说,要将全村280余户农户600余间房子开成“花海民宿”。

  同样是花,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的选择显得更加浪漫和另类—————“法国蓝”薰衣草。

  “一直和庄稼打交道的农民也搞不清楚,薰衣草是一种什么草,到底做什么用。”何洪畴是从何斯路村走出去的,做过老师,当过学校领导,退休后,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的何允辉找上门来,说村里要搞旅游开发,让他回老家生活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穷山沟要钱没钱,要特色没特色,搞什么旅游?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几百亩薰衣草真的开在了山坳里,村里200余间明代古建筑、连片旧房进行维修保护后文化味十足,每个村民以手中的生态资源入股成了“股东”,还成了公司的员工。大家更没想到,一拨拨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4500元,跃升至去年的28000元,村集体经济规模超过了8000万元。

  老祖宗留下的一大批古村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复制的财富。兰溪诸葛村以门票收入、村集体资金、银行借贷、民间筹资等方式,近年来已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古建筑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去年,该村仅门票收入达1875万元,加上村民营收,可达5000万元。

  在口袋越来越鼓的同时,农民的心灵也越来越美好,邻里之间变得更和谐。何斯路村设立了一个“功德银行”。在“功德银行”,全村352名户村民都开设了账号,记录在册的好人好事已经有1600多件,全村95%以上的人参与其中。

  在花园村,以前农村里扎堆论长短、整天搓麻将等风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每晚8时许,花园村的夜生活开始了,大型商场逛街购物,休闲公园游人如织,村中广场上舞姿翩翩,咖啡馆里飘出阵阵浓香。

  金山银山要垒得更高

  座座金山银山也并非唾手可得,这是在政府引导下,多少人用勇气、智慧、奉献苦心经营出来的。

  园周村当年就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抉择。当时,周双政已经看清,园周村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要说优势只有生态,出路就在旅游。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村里通过政策支持出让土地,获得5100万元资金。村民们得知后,都在暗自划算可以分到多少钱。周双政力排众议:“这钱不能分,我们要拿它来进行村庄改造。”这个决定带来的争议和压力可想而知,他最后撂下一句话:“如果搞不成,损失我个人承担。”如今,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3.5万元,还有38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谁都能算出来,当时投入的5100万元值不值。

  破釜沉舟的勇气往往需要智慧来支撑。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批带头人中,不少都是经历过市场经济大潮历练的企业家、经营能人。邵钦祥是我省第一代“洗脚上田”的乡镇企业家,早在1996年就以8家村办企业为骨干,联合46家个私企业,成立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何允辉依托小商品市场搞物流业,在全国拥有128个联托运网点,年收入近千万元。

  从个人奋斗到创业富民,还需要“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和不与民争利的境界。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支部书记何德兴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在市场博弈中收益颇丰。当他回到村里看到大多数乡亲的生活还是那么贫穷时,毅然扔下生意,回村担任村干部,一步步带领乡亲们创业。看到村里70%的村民在外经商,他对村里土地统一进行了土地流转,兴建了占地500亩集科研生产、生态休闲、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七一村农业生态园,不仅种植的番茄、西瓜、黄瓜都是畅销农产品,农业生态园也成了引客进村、引项目进村、引人才进村的聚宝盆。在实行旧村改造过程中,一幢幢气派的新房子建起来了,但何德兴与六位村班子成员承诺:要让全村90%以上村民都住上新房,再安排村干部的地基,至今他仍住在老房子里。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乡愁。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汇合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2003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近90亿元,还探索出了捐赠、投资、共建、信贷等多种民间资金参与建设模式。“是党的政策让我们收获了个人财富,现在回报家乡的时候到了。”不少企业家参与支持家乡建设时这样说。

编辑: 陆熙鹏(实习)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