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城区的凤湖河道,曾经是臭气熏天的黑色垃圾河,如今却变成了景观河,吸引来不少垂钓者。这只是浙江省近两年来整治的万余条大小黑臭河中的一条。
2014年初,浙江举全省之力全面实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治出了改善环境的新成效、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百姓点赞的好口碑。
浙江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方敏介绍,仅治理河道污水一项,2014年全面完成了6495.6公里的垃圾河清理,截至今年8月,全省累计完成黑河、臭河治理验收5058.2公里。通过治水,目前全省基本清除“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得到很大改观,也因治水得到民众积极呼应而成破竹之势,使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深入人心,开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的新篇章。
建德全力推进治水,保护好新安江。图为10月4日,在建德市新安江,众多游客乘坐龙舟,欣赏美丽山水。
抓“治水”纲举目张
“哲学上讲纲举目张,治水就是浙江转型升级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更具持续发展能力的‘纲’。”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浙江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在浙江这样的江南水乡,治水就是抓转型、治水就是抓生态、治水就是抓民生、治水就是抓政治。可以说,“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2014年初,浙江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六位副省级领导任副组长,31家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省治水办实行实体运作,分管副省长兼任省治水办主任。各地也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形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上阵的组织推进体系。
杭州市淳安县环保局局长童友军说,这样做可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快速见效。“我们县也与其他县、市一样,建立了‘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绘制作战图、集中指挥,挂图作战,同时建立‘五水共治’信息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实时监控、实时指挥。”
“五水共治”被浙江比喻为五个手指头,其中治污水是大拇指,与其他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浙江省委省政府认为,治污水是最粗的大拇指,对污水,老百姓感观最直接、深恶痛绝。治好了污水,老百姓就会把大拇指竖起来。
为此,浙江统筹兼顾,明确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时间表。即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带动全局,3年(2014年—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5年(2014年—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7年(2014年—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治污先行,就是抓好‘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衢州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洪建新解释说,“清三河”就是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两覆盖是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管网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就是加快对高污染行业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的工业转型,以及推进种植养殖业集聚规模化经营、污物排放集中无害化处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转型。
“治污之要,在于农村。”夏宝龙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浙江要通过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倒逼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方式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净、空气更清新的美丽乡村。
浙江“五水共治”按照7年规划三步走的时间表,目前,全面实施的第一阶段不满两年,“三清河”进度超前。同时,在全省实施的包括建设十大蓄水调水排水等骨干型枢纽工程、加固水库海塘河堤、提升城市内涝应急强排能力工程等在内的“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幅当代治水图
“水晶之都”浦江县原来有2.2万余家漫山遍野的水晶加工作坊,当时全县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溪流,不仅严重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也让浦江所在地的钱塘江重要支流浦阳江成为全省水质最差的河流,其下游的县市怨声载道。
2013年5月,浦江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率先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依法取缔了1.84万余家水晶加工户,淘汰水晶设备9.3万台,726家水晶个体户实现“个转企”。同时对浦阳江等大小河道进行轰轰烈烈整治行动,通过一套套治水组合拳,使得浦阳江地表水断面水质从过去的劣V类提升至现在的Ⅲ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如今全县的山流溪河都变了模样,当地群众说,“小时候曾经游泳的河又回来了”。
浦江县是浙江治水的缩影。在10万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上,一幅“五水共治”的当代治水图正在波澜壮阔地挥写着,浙江上下以时不我待、敢打必胜的决心斗志合奏起这曲恢宏雄壮的治水交响乐。
浙江有近三成的用水、约四成的废水排放来自工业。如今通过治水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已出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和工业对水环境的源头性污染明显削减的可喜现象。其中,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近两年累计下降了14.8%。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陈利江说,浙江这两年从优化畜牧业生态布局入手,全省87个有畜牧业的县(市、区)全部重新调整划定禁限养区,关停搬迁禁限养区养殖场(户)7.46万个,调减生猪存栏566万头,转产转业10.59万人。并且与省环保厅联合整治规模养殖场5.32万余个,已有6400多个通过污染治理达标验收。
近两年,浙江“五水共治”水利完成投资额达到652.1亿元,带动全口径水利完成投资833.8亿元。固堤、河道综合整治、新增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面积已提前完成今年度计划任务,中央水利计划资金完成率位居全国前列。
来自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地表水控制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达到67.9%,同比提高了8.6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了8.1个百分点,流域水质正呈现快速提升态势。
在“五水共治”过程中,浙江各地不断创造出新的治水经验,成为全省共享成果。
钱塘江下游的嘉兴海宁市率先创造了治水“河长制”,当地盐官镇将辖区内146公里河道划分为100段,由镇的机关干部和各村干部担当“河长”,让“河长”对包干河道的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改善负领导责任。这一创新不仅在嘉兴市推广,并且上升为全省治水的重要机制。目前全省实行省、市、县、乡镇四级河长制,现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实现治水常态长效。
衢州市龙游县副县长郑国华说,龙游探索的“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和针对病死猪污染环境难题实行的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模式,这两大创新都成为全省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共享成果。其中,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创新,已成为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在全国推广的项目。
百姓竖起大拇指
记者近日走访浙江多地,群众普遍反映,如今村前屋后明显干净了、水质变清了、鱼虾也多起来了,苍蝇蚊子比往年少了。
地处浙江中部的金华市因为治水,全市10个市界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捧回了浙江省首批“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奖杯,群众对治水工作的满意度测评达到98%。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说,“五水共治”带来的是多重效应。仅乡村游产业,今年上半年,金华全市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把溪里的淤泥变成了桃花岛,今年桃花节的接待量超过50万人,农民增收逾200万元。
温州市通过强力治水,成为第二批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老百姓说,现在到处是“亲水公园”,治水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钱塘江上游的衢州市正成为现实。衢州开化县的“清水草鱼”一斤卖到50元,还供不应求。该市柯城区的庙源溪、石梁溪经过改造,成为市十大乡村旅游风景线,带动沿线3万多农民人均增收3200多元。一流的空气和水质吸引了娃哈哈、旺旺、伊利等国内知名大企业纷纷集聚衢州,与当地合作发展生态产品,去年以来就吸引投资45亿元。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文光说,未来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谁拥有秀美的山川、湛蓝的天空、清洁的土壤,谁就能决胜未来。五千年前,余杭是良渚文明之光的起源地。在五千年后的今天,通过不懈的治水努力,余杭正在兑现生态文明的诺言。
“治水,从古到今是每个朝代的德政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从浦江县的实践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治水实践让我深切感悟到,治水就是聚人心。今天浦江百姓脸上洋溢出的幸福感是我们几年前无法想象的。我们再也不能在垃圾堆上数钱,再也不能因环境污染倒在病房里花钱。”
浙江省委、省政府顺时谋势,借中央力推建设美丽中国之势、借群众对治水的关切之势、借资源环境客观制约之势,借势为力,顺势而为,在全省全面实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的“五水共治”启示深远,不仅治出了秀水美景、治出了百姓口碑,也治出了发展后劲、治出了法治意识、治出了干部新风。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说,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努力打赢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这一仗。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浙江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风清气朗的艳阳天。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