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记者 仲瑶卿)“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乡村之美,是一曲流淌着的田园牧歌。而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十二年前,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变农村社区落后面貌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突破口,计划对全省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此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我省专项资金13.45亿元,支持2418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50户以上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600套,垃圾处理和转运设施1200个,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理设施120余处、水源地防护设施100余套,合计整治资金超过35亿元,受益人口超过330万人,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一份现实的样本。
“三江两岸·建德绿道”风貌
建德幸福村焕然一新
农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
在建德的乾潭镇有一个叫“幸福”的村庄,通过近几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幸福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该村自实行农村环境整治以来共建有污水处理终端11处,其中微动力加人工湿地6处,无动力加人工湿地4处,人工湿地1处,管网长10.7公里,全村共完成新建改厕户数175户,受益户数389户,收益率达93%。
与此同时,该村还开展了村内水塘整治工作,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利用地形打造景观叠水瀑布,改善了水塘的水质。并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建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站,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如今的幸福村屋舍俨然,整洁靓丽,道路宽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建德“美丽乡村”
幸福村改变还只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各地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同时,都因地制宜的建立起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桐庐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运维模式,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人管向技管转变;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长期的农村环保工作战略合作,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个人保证金”制度;浦江市狠抓污水处理工程质量,出台《浦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质量管理“十八法”》,并对农村污水管网质量实行智能验收,确保闭水试验百分百、机器人复检百分百,保证了污水管网质量。
“美丽乡村”催生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五水共治”到“三河”整治,从“三改一拆”到“四边三化”,从平原绿化到村庄绿化,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重现农村,从而带来的生态红利也逐步显现。
建德三都镇三江口村便做出了生动的尝试,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还让村民在美丽中“掘金”,实现了村美民富的双赢局面。
三江口村,地处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汇合处,因而得名,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精品地段。在被列入建德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村后,先后进行了建设污水处理池、改造实施池塘生态化、整治村庄环境等一系列整治工作。
现在的三江口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且保留了诸多古老的捕鱼方式和工具,留存着许多淳朴的渔家风俗。凭借着渔村的特色文化和清新怡人的渔村风貌,吸引了诸多的周边游客,并带动了经济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建德三都镇三江口村
据统计,就以今年国庆假期为例,渔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比去年翻了3倍,实现旅游收入150余万元,创全市乡村旅游点新高。
无独有偶。桐庐的荻浦村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景区第一年游客量达到了68.3万人次,一跃成为全县客游量最大景区;衢州开化的下淤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前,村集体经济是负债20多万元,整治后,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万元。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美丽乡村的建设已在浙江结下丰硕果实,但农民群众创造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工作仍在持续。据了解,今年我省将投资2个亿试行全省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预计在2017年完成,并重点支持钱塘江流域、太湖流域的1250个整治村,为全省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提供示范作用。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