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二十多年来 杭州治理大气、保护水环境步履不停
2015-11-06 09:11:08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陈栋 裴斐 钟兆盈 张宇 里尔

  一个城市的环境好坏,其实不外乎两个词——“天蓝”、“水清”,蔚蓝的天空里常常飘着白云,空气清新,身边的江河小溪常常水流清清。在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杭州一直在为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追溯杭州治水治气的历史,最初始于上世纪90年代。而在近年来,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三江两岸综合整治、五水共治行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等一个接一个,持续为杭州环境的美化推波助澜,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大气篇

  14年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杭州全力打造“西湖蓝”

  现在杭州流行一个词“西湖蓝”,一旦天气晴好,空气质量绝佳,蓝天白云的图片就会在朋友圈里刷屏。“西湖蓝”传递了杭州居民对优良环境的渴望。

  “西湖蓝”从哪里来?

  从2002年起,杭州市政府公布244号文件,对大气污染开展综合整治,并确定为杭州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第一阶段,不知不觉已经走过14个年头。2015年5月15日,杭州市政府通过《杭州市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以治理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设灰气、餐饮排气等“五气共治”为核心,全力打造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西湖蓝”。

  功夫不负有心人,杭州的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12年及以前,国家用老标准评价空气质量,根据API标准,2002年杭州优良天数为263天,到2012年增加至336天。

  从2013起,国家采用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引入了PM2.5等指标,杭州2013年PM2.5年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2014年为64.6微克/立方米,今年1-10月,PM2.5平均浓度为54.2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2.6%。

  这期间,杭州市大气办牵头,在燃煤烟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设灰气、餐饮排气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治理。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无燃煤区”

  为了治理燃煤烟气,2013年7月起,杭州大力推进“无燃煤区”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到2015年年底前,在杭州七个区、县(市)建成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已淘汰改造1422台小锅炉,完成年度任务171.32%。

  开展热电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试点。截至9月底,已完成工程主体设施改造13台,已开始动工改造25台,已签改造合同15台,计划关停20台。

  深入治理“工业废气”

  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年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半山基地已关停3号高炉,萧山电厂已关停一台燃煤发电机组。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和落后产能及高能耗企业的淘汰,截至9月底,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企业84家,完成关停转迁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6家。

  打造绿色交通网络体系

  奔跑在街头的电动公交车越来越多,这是杭州打造绿色交通网络体系、保护大气环境的又一个有效措施。

  杭州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和手段,在全国也属领先。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让加油站不再发出恼人的油味;二是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淘汰黄标车50494辆,剩余黄标车都将在年底前淘汰完成。从10月起,杭州市已实施了全时段全区域的黄标车禁行措施,黄标车在杭州范围内都将寸步难行。

  今年年底,杭州的机动车都喝上了国V清洁汽油和国V清洁柴油,此举可以大大降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多管齐下治理“建设灰气”

  在本地污染源中,扬尘(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土壤风沙等排放)对PM2.5的贡献度为20.4%,仅次于机动车(28%)、工业生产(22.8%)。

  2002年,杭州市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控制实施意见的通知》,2014年4月1日正式实施了《杭州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明确建筑工地扬尘控制7个100%的标准化措施,从制度上提升文明施工水平。通过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控制来减少城市的扬尘污染,对不合格的工地、违法运输渣土车辆,持续不断进行大范围的整治。

  治理“餐饮排气”

  强化餐饮废气治理,合理规划布局。严格执行《浙江省餐饮油烟管理暂行办法》,新开发区域规划时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配套餐饮场所集聚经营区,推进餐饮场所与居民住宅楼分离,督促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禁止秸秆焚烧,制定完善秸秆及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鼓励秸秆资源化、商品化。

  水环境篇

  保护水源地,今年杭州做了几件“小事”

  杭州最近在做几件事,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拥有这样一个珍贵的水源保护地,提醒人们时时去保护、珍惜它。

  第一件。今年年底,如果你碰巧来到杭州饮用水源保护区,你的手机会立刻收到一条短信:“你已进入杭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这样,即使你从来不知道这片至关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没关系,现在,它就在你的脚下。这件事儿虽小,但影响的人却不会少,保护水源,不只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第二件。如果你经常到贴沙河边,细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里和以前的不同:河边竖起了一道隔离栏。这是做什么用的?

  杭州市饮水办说,贴沙河是杭州备用饮用水源地,但是因为水质好,有人在河里钓鱼、游泳,对水源地保护是一种破坏,根据保护条例,所以竖起了防护栏,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只有一个目的,保护贴沙河的水质保持洁净。

  几件“小事”,可能有人会觉得不以为然,其实放在杭州水环境保护历史上来看,在进行了全面和系统性的保护之后,我们已经从“大事着眼”进入到“小事着手”的“拼细节”时代。

  4天要喝掉1个西湖饮用水源保护对杭州至关重要

  在杭州环境发展史上,饮用水源保护一直是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杭州市的饮用水源地主要在哪里?

  我们每天喝的水,来源地主要分布在钱塘江和苕溪两大水系,除了淳安和临安,分别从千岛湖和里贩水库取水外,杭州市其余地区都是从钱塘江、新安江、苕溪等河流型水源地取水。

  饮用水源地保护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意义呢?

  2014年的统计显示,杭州全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年取水量约为9.75亿吨,平均每天约267万吨,相当于4天可以喝掉一个西湖的蓄水量。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的7大水厂,取水量约为229万吨/日。这么大的需求量,如果水源地受到污染,后果不可想象。

  最近十年来,随着时代进步,水源地保护这件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4年8月1日,《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发布实施;

  2010年3月,杭州市政府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通告》,对保护区内的所有砂石码头、造船企业等进行关停迁移。

  2012年,三江两岸生态建设启动,将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近年来,我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饮用水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法管理,严格监督,结合“五水共治”、生态市创建、“三江两岸”生态建设、浙江省清洁水源行动等大平台,积极探索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新机制,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水源安全总体得到保证。2010年以来,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始终保持良好。

  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严惩污染水源行为

  这个良好的背后,是环保部门付出的大量辛勤工作和创新实践。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排查饮用水水源地沿江沿河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及时清理整改安全隐患。2011年以来,共拆除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砂石码头170座、船厂6家、水上加油站2家,并对64个已拆除的码头进行了生态修复。

  2014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历史遗留的22家企业被关停拆除,饮用水水源地交通隐患点等33个隐患点完成整改;2015年,萧富边界17家无证无照矿山和石料加工企业已关停或搬迁,富登混凝土有限公司已停产;整个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改和违法企业关停工作共投入近10亿元。

  去年,杭州出台《关于杭州市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的意见》,全面落实最严准入、最严监控、最严治理、最严执法、最严制度5个“最严”。对千岛湖、钱塘江、苕溪等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上游地区严格控制新项目,并实行最严格的监控。通过在线监测、监督监测、飞行监测、刷卡排污、危废刷卡转运等手段,实现全市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全监控。如果要违法偷排污染水源,有最严厉的措施等着违法企业。2014年,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08件,处罚金额5544.1万元,移送公安案件45件,刑拘64人,判刑5人。

  现在,对于水源保护区内的类似突发环境事件,杭州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制度。《杭州市突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杭州市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环保应急响应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为有序地开展污染源的治理及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与危害,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2011年以来,杭州妥善处置了2011年杭新景高速公路苯酚槽罐车泄漏、临安境内苕溪水污染、2013年-2014年钱塘江异味和“5.18”桐庐境内四氯乙烷槽罐车侧翻泄漏事故,保障了广大群众用水安全。

  “五水共治”以污水“零直排”消灭身边的黑臭河

  从2014年开始,杭州全面展开“五水共治”行动,要消除全市范围内的黑臭河。

  至今,已构建全覆盖的水质监测体系,全市各区、县(市)有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纳入了这个监测系统,同时布设51个入大江大河支流水质监测断面,确保每月一次的监测。在近年来大力推进截污纳管的基础上,今年又重点部署了全市河道沿线“污水零直排”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零直排”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基本消除全市已整治“三河”及劣V类河道沿线的“晴天排污”现象。

  “河长制”更深入地实施。目前全市184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有了自己的“河长”。民间河长是对“河长制”的重要补充,去年招募56名民间河长,今年又新招募46名,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同时率先创新试点建立河长制工作APP及管理平台,方便公众互动参与治水。

  通过近两年来的治水,我市总体水环境质量呈明显改善趋势。最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市纳入监测的1334条河道中, 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4.95%,达到或优于V类水质比例为72.34%,同比提高21.98%。全市47个市控以上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为83.0%;达到或优于V类水质断面为93.6%,同比提高4.2%;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达标率为85.1%,同比提高12.8%,所有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均保持去年水平或有所改善。省控劣五类断面水质明显改善。淳安、桐庐、建德等地基本实现全域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以上。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