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10年前就做雨污分流“垃圾村”成省级森林村
2015-11-13 09:40:3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杜晓萍

  “以前没人愿意来我们村,现在连路过的人都说好。”日前一天下午,雨过天晴,东阳市巍山镇八字墙村西坑沿自然村的六七个村民在小亭子里话家常,说到村里的变化,一个村民这样回答。

  李飞鹏是西坑沿自然村的村主任,今年69岁,他担任这个职务已有17年时间。今年,李飞鹏被评为省级绿色家庭。记者从东阳市妇联了解到,评选绿色家庭不能只顾“小家”,更要看其公益性,发挥示范作用。

  无私奉献

  17年间自掏腰包100多万元

  17年前,李飞鹏被选为村主任后,他就将工作重心放在村里大小事务上,将生意交给妻子黄雅琳打理,两人从杭州搬回村里住。

  当时,西坑沿是出了名的“垃圾村”。黄雅琳说,还没进村就能闻到一股恶臭,村里的苍蝇有蜜蜂那么大,每次孩子们回村,都是捏着鼻子进来的。并且,村里的路是泥路,房子都是未经粉刷的红砖房,村里有一条小溪叫西坑沿溪(简称西溪),里面堆满了垃圾。

  不过,记者走在村里有些不敢相信,这与黄雅琳描述的是同一个地方吗?整个村都种满了绿色植物,除了路、小溪、房子,剩下的就是植物。村里铺的是石板路,还有鹅卵石装饰。

  李飞鹏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今年铺的,与水泥路相比,石板路不易起灰尘,更有利于环境。

  在任村长的这17年间,他前后共拿出1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建设、环保。2005年,李飞鹏自掏腰包在村里修建水泥路,路有了,绿化也得跟上,于是他又自己出钱买了樟树栽上。

  经过不断的改造,曾经的“垃圾村”后来陆续获得了10多个荣誉称号,其中省级的就有三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全民小康示范村。三个之中有两个与环境相关,可见西坑沿的环境之优美。

  西坑沿自然村共580人,人均绿地面积可达30平方米。李飞鹏说,自己向来对环境要求较高,几乎每天都要在村子里逛一圈,看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村里每年用于管理环境的花费约10万元,专门聘请了保洁员扫地、倒垃圾、拔草等。

  爱赶时髦

  10年前就做雨污分流治水

  李飞鹏年轻时做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后来从事钢管租赁,和妻子常住杭州,杭州的绿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笑着说,自己擅长模仿,在杭州待久了,就想把大城市里好的做法引进村里。他2005年修水泥路时,就已经做好雨污分流。

  治理西溪也是在那一年。垃圾、杂草被清理掉了,溪两边浇上水泥,再用石头装饰,既牢固又美观,还种上了绿色植物。溪上造了一座小桥,溪中做起了拦水坝,走在溪边,能听见水声潺潺,一眼望去是绿树清水,好不惬意。

  西溪的水来自水库,这个水库也是李飞鹏上任后建起来的。村里还成立了西坑沿水库有限公司,不仅满足了自己村民的用水问题,还输送给其他地方,共为1.5万人供给饮用水。这部分收入成为村里的重要收入来源。

  李飞鹏是个爱赶时髦的人,他现在正在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备。“虽然收回成本大概需要15年的时间,但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有利于环保。”他说。村里还在建三座小“房间”,建好后,村里可腐烂的垃圾就会运到这里,经过腐烂发酵后可以用作肥料。

编辑: 陆熙鹏(实习)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