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市政府组织多部门对我市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督查。通过督查情况,记者发现,目前全市农民正积极探索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多途径变废为宝,秸秆成为了我市一些乡镇和行政村的新产业,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
走进龙翔街道南王村的运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内,在一堆茭白秸秆中间,两名工人轮流操作,借助机器作业,将细长的茭白秸秆碾成粉末状。“这些碎屑还要经过青贮发酵,最后用来饲养湖羊,可营养着呢。”合作社负责人王红飞说,早在2011年4月,合作社就与浙江大学共同着手茭白秸秆作为湖羊饲料的开发,通过项目实施,春秋两季可青贮茭白秸秆1238吨,其间还大量利用新鲜或晒干的茭白叶直接喂羊。这一项目不仅帮助茭农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给茭农每亩带来600至800元的净收入,实现了合作社、茭农、生态环境三者的共赢。
趁着晴天,崇福镇联丰村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里,一台台“铁牛”来回驰骋作业,收获着金灿灿的稻谷。“在收获之后,稻草何处去?”崇福农民给出了许多答案。在联丰村,一台收割机刚把一亩田的水稻收割好,接着另一台“大铁牛”就跟上了,在它的作业下,露在外面的十多厘米的秸秆被连根翻入泥中,得以深耕还田,而农户还能得到每亩30元的补助。在留良村,这里的农民一直把稻草加工成草绳,这一做法逐渐形成了一项惠及民生的绿色产业。走进留良村,这里每家每户都在从事稻草加工,而且一台机器几个人轮流使用,人歇机不歇。由于草绳的柔韧性和弹性都很好,可广泛应用于产品捆扎和机械、陶瓷、大理石等物品的包装,草绳越来越俏销,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大派用场。目前,崇福镇已有上千户农户从事草绳加工,户均年收入超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除此以外,在崇福、高桥一带农村,广大农民还将稻草秸秆加工成纸筋,发展成为致富一方的产业;乌镇镇新翁村的节保生物燃料厂也已成功投产,年生产生物质燃料棒7000吨,可年消纳稻草2000多吨,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越来越广。
市农经局农业资源科科长刘炳浩告诉记者,今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19.68万亩,秸秆产生量约为11.76万吨。接下来,我市将积极推广各地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好的做法,引导农民通过这一绿色产业走上致富路,同时还将加大督查力度,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说“不”。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