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清、岸绿村美,这是柯城区航埠镇墩头村现今的景象,造就美丽墩头的是分布在村中的红、蓝、绿、黄四色垃圾桶。“红桶装电池和玻璃,蓝桶装废纸、废塑料,绿桶装剩菜、剩饭,黄桶装烂橘子。”昨日,63岁的村民蓝中香说,垃圾分类刚推广时,多数村民不理解、嫌麻烦,现在连小学生都养成了习惯,分类后苍蝇、蚊子明显减少了。
近年来,我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动作频频,农村涌现出贺田、墩头等垃圾分类模式。上月,我市出台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发放了首批分类垃圾桶,分类目的是为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记者从市商务局、市环卫处等部门了解到,在垃圾终端处置方面,我市已明确两处可回收物处置点和一处有害垃圾处置点,并且推进衢州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事实上,在此之前,我市已有企业和村庄借助分类、循环手段,让垃圾有了好去处。
墩头:厨房垃圾变身有机肥
2013年,墩头村率先在我市实行垃圾分类,家家户户都分到了3个小垃圾桶,村里还在20多个点放置了4种颜色的大垃圾桶,所有垃圾都由专人清运到集中站点,按类别进行处理。墩头村共建生态家园协会秘书长叶金仙介绍:“去年,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投入使用,大部分垃圾都得到了资源化利用。”
在垃圾资源化利用站里,停了一辆垃圾清运车,车后有一不锈钢制成的垃圾箱,里面被隔成两部分,分别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叶金仙说,全村垃圾不仅投放要分类,清运和堆放也要分类,跟分类前比,虽然过程麻烦了,但是更加卫生,也更加方便处理。
垃圾堆放间共有三间,左边一间堆放有机肥,中间一间堆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垃圾,右边一间有一个集纳池,用于填埋烂橘子。叶金仙介绍,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会被集中填埋,废纸等卖给废品收购站,烂橘子经生化处理变成肥料回田,厨房垃圾和家禽粪便、橘枝叶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会被加工成有机肥免费供村民使用。
另外一间屋子里安装了一台机器,叶金仙说,这是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村里的厨房垃圾都会被投放进机器里,经过搅拌、发酵等过程,一个月左右就能产生有机肥。
“朗坤”:废塑料里炼油、气
塑料垃圾因其难以降解,加上庞大的使用量,越来越成为环境的负担,但对浙江朗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而言,塑料垃圾却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朗坤”位于衢江区莲花镇,是一家利用工业废塑料生产燃油、燃气的企业。车间里,工人把塑料破碎成条状,送入机器。工厂负责人余小林说,该公司处理的塑料垃圾主要是塑料工厂的边角料,每天“吃”掉四五十吨塑料,经过烘干、裂解、气化等过程,一吨塑料能产出400立方米可燃气体、150公斤左右的燃料油、150公斤到200公斤的焦炭。
虽然生产中需要加热,但整个厂区并没有烟囱,而且工厂就设在居民区附近。余小林解释,生产线为密闭式,而且设备内最高温度超过1300℃,几乎不产生二噁英。另外,加热主要依靠可燃气体的循环利用,所以厂里看不到煤块。
除了工业产生的废塑料,该公司还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垃圾作为原料。余小林说,“试验结果证明生活废塑料和工业废塑料产出的油品相差不大,但生活废塑料含水量比较高,达到60%以上,而工业废塑料含水量是20%以下,仅烘干成本就要高出许多,另外,生活废塑料有较大异味,按规定不适合在居民区处理,所以我们没有涉足生活垃圾处理这一领域,但在实施垃圾分类后,我们也在往这一方向发展。”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