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变废为“肥”科学“消化” 提高秸秆利用率
2015-12-17 08:51:30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张 帅 通讯员 许建红 李 锋

  秀洲区新塍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秸秆的科学“消化”却是摆在台面上的难题。最近,新塍镇尝试通过引进新品种的农作物,以翻耕和覆盖的“消化”方式,变废为“肥”,进一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日前,记者在新塍镇陡门农业园区看到,一块300多亩的晚稻田里铺满了晚稻收割完留下的秸秆,两台中型翻耕机正在进行翻耕,将秸秆翻耕埋入地下。据这片田地的主人鉏磊介绍,秸秆还田翻耕完毕后,这里将种上一种名叫“瓜蒌”的农作物。

  据悉,瓜蒌,学名栝楼,又称吊瓜、药瓜,它的根、果实、瓜皮和瓜籽等部位均可用作中药材,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等功效,近年来市场紧俏。鉏磊也正是看到这一商机,准备种植300亩的瓜蒌。“300亩的瓜蒌一次性投资要500万元。”鉏磊说,他特别做过市场调查,嘉兴本地种出的瓜蒌亩产可以达到300斤到350斤,按照现在市场上每斤瓜蒌30元钱计算,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

  “我们也进行过科学测量,土壤是适合种植的,但是嘉兴的土质多属于黏土,如果把秸秆深翻进去之后,不但秸秆综合利用起来了,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让土壤更加疏松。”鉏磊说,瓜蒌是一种根茎类的农作物,“偏爱”比较疏松的土壤,如今将秸秆深埋地下为的就是给瓜蒌创造更宜生长的环境。

  据鉏磊介绍,秸秆不光是用在“地下”改善土壤结构,在瓜蒌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秸秆进行覆盖,从而实现秸秆“地上+地下”的综合利用。“对我们来说,秸秆也是宝贝,在瓜蒌生长期间覆盖上秸秆后,既能有效阻碍杂草生长,还能保证瓜蒌在夏季的生长中水分不流失。”鉏磊说,300多亩晚稻田所产生的秸秆除了部分还田外,还屯了一部分下来,通过“地上+地下”的方式,基本上都能“消化”。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新塍镇将会产生3.5万吨的秸秆。虽然产生的秸秆主要是由三家秸秆收集中心回收处理,但仍有基数较大的秸秆需要及时“消化”。为此,新塍镇农技部门在提高综合利用上也在积极想办法。“近几年,化肥用得越来越多,我们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所以土壤出现板结,而秸秆还田后则可以弥补这一短板。”据新塍镇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郝永祥说,农技人员经过研究之后发现秸秆还田也有很大的好处,便积极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秸秆多元化的综合利用。而鉏磊选择种植瓜蒌就是通过该镇农技部门牵线搭桥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塍镇农技部门还为广大农户开出了一张秸秆综合利用的单子:“地下”还田使用,例如瓜蒌等农作物在种植前可利用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地上”覆盖,冬季种马铃薯的时候可以用稻草覆盖,开春时,果园、桑园里都可以使用秸秆进行覆盖。

编辑: 季建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