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实验小学在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
眼下提起垃圾分类,不少宁波市市民总是会脱口而出那一句宣传口号———“再难也要分开”。从2011年开始,宁波市正式就世行项目垃圾分类工作开始相关前期研究。截至2015年11月,宁波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65%,并提前完成省市年度目标。
述说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述说者:海曙区国医小区邻里互助社志愿者方惠玲
在我们国医小区,每天清晨7点,总是能看见志愿者拿着铁钳、钩子,半弯着身子在垃圾桶前拆包检查的身影。哪一户把垃圾扔错地方了,哪一户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我们都清楚。
在刚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一批志愿者觉得只需要做好督导工作就可以了。实际操作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要想严格要求别人,我们自己就先得把分内的事做好。在垃圾桶进行垃圾袋的拆包检查,虽然每天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可是我们28个志愿者风雨无阻,就算是夏天高温之际,垃圾桶的味道变得再恶臭不堪,我们都始终坚持。
国医小区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最近几年,不少居民都搬离了这里,把房子租了出去。出租户增多,这也导致我们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记得刚开始推广时,我们志愿者挨家挨户给居民送环保垃圾袋。因为出租户大多都是外地人,时间上不确定,我们时常跑个六七趟,都没有人在家。每次来了新租户,我们就上门去给他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可往往是他们刚做好一点,又更换了新的租户。没办法,我们只得再上门去重说一遍。像我居住的这个楼道,共14户居民,有一半是租户,我也记不清重复宣传了多少遍。
作为一名志愿者,虽然辛苦,但是也有收获感动的时候。小区里的一位倪奶奶,今年72岁,她的老伴80岁,虽然年纪大,可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一点也不比年轻人低。因为在分垃圾的时候容易忘记,倪奶奶就把四类垃圾的具体分类知识贴在家里的冰箱上,每天扔垃圾的时候对照着看看。在倪奶奶的厨房,两个垃圾桶整齐地排列着,厨余垃圾桶里是干净的菜叶,一点杂质也没有,其他垃圾桶里是一些塑料纸,分得非常准确。
国医小区从开展垃圾分类至今,近两年了。今年,我们还成为市里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有这样的成绩,我心里真是由衷的高兴,我希望能和这帮姐妹们一起把垃圾分类的工作继续下去。
我们有信心把垃圾分类工作继续下去
述说者:宁波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主任胡柳
垃圾分类工作刚启动的时候,很多市民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这能分得出来吗?”“这能做得好吗?”在他们的印象中,或许这是一种形象工程。在遭受疑问时,我们选择用实际行动去进行解释。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宣传舆论营造,从品牌提升推广再到队伍组建打造,我们依靠小行动、大宣传一点一滴地把垃圾分类的概念渗透到市民中。目前,虽然垃圾分类还没有变成市民的一种行为习惯,但是他们已经逐渐接受了这个概念,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当然,更让人感动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探索。德高宁波免费提供公交车候车厅做垃圾分类创意改造、宁波银行公益支持“绿蓝红黑垃圾分类”环湖四色静走、志愿者们深入社区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垃圾分类、江东筹得我市第一笔社区垃圾分类公益基金、鄞州垃圾分类触角延伸至高校……社会各界正在以独有的方式参与垃圾分类,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了一件意义与乐趣并存的事情。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精细化利用水平在显著提高。如我们把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单独分类出来,这是因为厨余垃圾含有较多油分和水分,不分类影响后期焚烧,分出来后通过企业参与的方式可以开发出新能源。目前,宁波市垃圾分类企业参与的方式日渐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旧衣物回收企业有4家,大件物品回收企业有2家,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2家。
垃圾分类是一座矿藏,企业化的参与有利于资源进一步循环利用。
解读
垃圾分类工作提前完成省市年度目标
截至2015年11月底,宁波市已有23.80万户居民家庭、432个居民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1186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130所中小学校推广了垃圾分类工作,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65%,并提前完成省市年度目标。
作为这项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目前宁波市厨余垃圾厂ppp模式社会资本合作伙伴第一阶段招标公告已完成评审;江东区、东钱湖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已正式开工,其余各区也在纷纷加快建设进度。此外,宁波市垃圾分类工作注重分类科技利用,智慧环卫平台也在加紧建设中,届时垃圾分类将实现信息化与科技化。
垃圾分类只是宁波市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宁波市还积极构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气、水、土壤防治体系。如2014年,宁波市先后投入7.48亿元用于垃圾河、黑河、臭河“清三河”治理任务。实现省、市、县、乡四级1929条河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制定落实“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并建立“宁波市河长指挥信息系统”进行长效管理。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