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减量提质 桐乡生猪养殖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6-01-16 09:49:37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陈 新 通讯员 杜颖英

  记者昨天从嘉兴市“五水共治”办了解到,近年来,桐乡市紧紧围绕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通过开创死亡动物生态处理新模式,加快推动退养农户转产转业,推广生态养殖,发展种养结合、养养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好转,民生持续促进改善,生猪养殖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从资源循环利用出发,桐乡市创新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成功研发出死亡动物生态处理方式,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市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全市死亡动物统一集中回收机制体系,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运作、体系健全、机制配套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死亡动物无害化桐乡“恒生模式”。该模式开创了一种稳定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实现了公益工程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机制,促进了养殖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目前,该处理中心具有年处理死亡动物7300吨、生产有机肥6000吨、产鲜蛆1800吨的生产规模。

  在开创新模式的同时,桐乡市积极建立新机制。先后出台了《桐乡市畜禽养殖病死动物收集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和《桐乡市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12个镇(街道)均建立了死亡动物收集队伍,并建成收集中转站,规模养殖场(户)建立死亡动物暂存点。通过构建死亡动物“场(户)定点暂存,镇(街道)统一收集、工厂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了全市死亡动物工业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死亡动物得以有序、规范处置。

  为了有效促进退养农户转产转业,桐乡市各地精心组织、广泛发动,通过发放指导手册、免费组织培训、集中项目推介、召开座谈会、上门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户转产就业。桐乡市河山镇积极扶持养殖户退养后转产发展泥鳅养殖,产业规模较生猪养殖有很大提升,增收效果明显;屠甸镇、乌镇镇等地依托森林桐乡创建的优势,扶持养殖户将转产方向向名优品种苗木转移,百亩片林效益可观;龙翔街道等地利用产业园区成功帮助退养农户进车间务工。与此同时,当地农经部门强化服务编制《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手册》和《技术指导手册》,向退养农户宣传推广“榨菜—杭白菊”、“桑枝条—黑木耳—晚稻”、“双季茭白”等生态、高效、循环种养模式技术,引导农户转产从事高效生态种养业。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落实转产转业补助资金1.92亿元,组织用工推介场次15次,组织转产转业培训62次,培训2350人。目前,转产转业帮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退养农户实现持续增收,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桐乡市还深入推进生态畜牧产业建设,推动生态养殖方式迈上新台阶。该市以编制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抓手,通过升级管理、推广科技、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种养结合、养养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建立起“嘉华智能化全封闭模式”、“濮院散养户集聚模式”、“双丰循环利用模式”等多种优化模式,逐步实现“污染可治、疫病可防、环境可控、优质安全——现代养猪升级版”。嘉华生态养殖场生产的“桐香”牌猪肉实现了品牌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成为规模养殖场提质增效的典范。

  此外,桐乡市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实现新突破。该市积极宣传《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引导养殖户流转周边土地或协议对接,落实生态消纳地8万亩。采取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方式,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蝇蛆转化生物质、沼气工程、秸秆利用等资源循环模式,建成一条猪粪生物处理及循环综合利用系统,该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在原有沼气池处理的基础上,桐乡市试验成功“畜粪生态化消纳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模式,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场排泄物的污染问题,进一步延伸养殖场的产业链,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编辑: 钱华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