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2日讯 在很多老杭州人心里,过去的拱墅区常和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居住环境也并不理想。如今的拱墅区,老厂房变成了博物馆,环境也变好了,有国家森林公园、有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拱墅,昔日工业重镇,通过转型升级正洗去工业铅华,变身宜居宜业的天堂。在拱墅区的转型发展中,环境是根本。“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空间,如果你把空间搞砸了,你说你有品质生活、你有不错的数字都是虚的。”该区主要领导如是说。小河清清大河净。正如后横港河春日下的潺潺流水,清澈之间流入运河,总在不经意间予人惊喜。“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秀美拱墅将因“五水共治”而更亲切、更灵动。
铁腕治水,治出了山清水秀新画卷
拱墅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区,沿运河集聚了浙江麻纺厂、杭丝联、杭二毛、杭钢等一批有名有望的工业企业,鼎盛时期工业产值占杭州主城区的60%。高产能带来了高排放,对有限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全区61条河道水质全部在五类水体标准以下。2007年以来,拱墅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转迁了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玻璃集团等516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虽然减少了工业产值170亿元,但同时也削减了年工业废水排放3300多万吨、COD排放3400多吨;煤炭用量减少120万吨、二氧化硫减少1.3万吨,约占杭州主城区工业污染减排量的80%。随着环境的改善,拱墅的形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拱墅的印象不再是灰蒙蒙的天、乌黑发臭的河、脏乱不堪的城市面貌,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景色宜人和生活舒适,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拱墅的生动实践。
2014年,后横港河成为杭州市首条示范河道
倒逼转型,转出了腾笼换鸟新天地
环境污染,产业是重要根源。治水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拱墅区立足企业关停转迁腾出的空间优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把原来的运河产业带打造成运河立体商圈,推动拱墅区从工业仓储区向商业商贸商住区转变,二三产业比重从2006年的56.05∶43.63调整为2014年的25.11∶74.89,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围绕杭州市“一基地四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区建设的发展定位,引进优质业态和团队,大力培育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文创经济转型,街头经济、街区经济向楼宇经济和综合体经济转型,种养经济向物业经济和产业经济转型。杭州运河广告产业园从区级工业区变成了集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国家级智慧信息产业园、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于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社会成员转型,实现从城郊接合区向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转变,从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变。
康桥新开河成为2015年度杭州市主城区首条省级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环境改善,改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治水工作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数字上,但是人民群众对数字比较“无感”,更在乎自己的主观感觉。
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拱墅区全面消除黑臭河道,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运河两岸建成20公里游步道,原来的农灌河、排污河、运输河变成了生态河、人文河、景观河,群众实现了推窗见河、出门过河、健身绕河,胜利河从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国家级特色美食街。拱墅区还把原占地11.5公顷的半山公园拓展建成了1002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把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从棚户区变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和运河遗产点,修复了1000余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运河古居,采取原住民回迁保护模式,保留了“枕河而居”的传统生活习态,让运河边的街巷成为展示“老杭州”市井生活的动人画卷。通过扎扎实实的治水举措,让人民群众坚信今天的“获得”是可持续的,坚信明天的“获得”会更多,让人民群众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对未来有满满的信心。
古新河阳光排口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