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养多少 怎么养 养什么—— 三问我省畜牧业补短板
2016-06-05 07:29:19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翁 杰 通讯员 高晓晓

  浙江日报6月5日讯经过3年多的整治,我省关停了4.5万家“低、小、散”的养殖场,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预计至今年6月,我省目前保留的万余家规模养殖场将全部完成整治验收。

  然而,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却仍是我省一块明显短板。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目前在桐乡市就畜牧业转型升级专门进行部署,开启了新一轮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征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要补齐这块短板,浙江畜牧业需要回答“养多少”“怎么养”“养什么”的关键问题。

  目前的养殖规模,生态环境是否能承载,还要大幅调减吗?在盯牢“养多少”之外,在养殖模式改进上浙江还能做些什么?我省畜牧业发展有没有别的办法?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新阶段畜牧业补短板寻找方向。

  一问“养多少”

  不做简单加减法

  目前,我省有生猪存栏量约762万头。算上牛羊兔等其它畜禽,畜牧业规模大概相当于1000万头生猪存栏量。这样的规模,浙江能够承受吗?

  对此,省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分析:“一般来说,一亩农田能够消纳两头猪的排泄物。从浙江的耕地面积来说,目前的规模基本处于我省生态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猪还是要养的,畜牧业还是要发展的,只是绝不允许污染生态环境。”这位负责人表示,眼下更重要的是优化布局,提升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水平。

  在养猪大县龙游,当地创新养殖方式和生产组织,通过抱团式经营,大大提升了当地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水平。龙游目前有生猪存栏40万头,而“龙珠”等3家紧密型的合作社养殖量就占了龙游全县生猪养殖量的65%以上。通过合作社,大大小小的养殖场一体化经营,统一供种、配送饲料,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龙游还统一进行疫病防控和粪污处理,消除污染隐患。如今,龙游所有生猪养殖场的猪粪实现100%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大大减少了养殖污水。

  由于各地对生猪排泄物的消纳能力不一,优化区域布局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关键。有关畜牧专家分析:有的地区河网密布,生态承载能力有限,该减就要减;

  但有的地方种植业发达,对生猪排泄物的消纳能力强,非但不用减少生猪养殖量,还可新发展一批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程度更高的规范养殖场。

  然而,个别地方的做法却比较“简单”。甚至,不管农民利益,不管农业可持续发展,不管养殖场污染与否,将养殖场一关了事,无限扩大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出现了一批“无猪乡”“无猪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样的做法是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省委、省政府有关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精神的内涵。”省畜牧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省里从来就没有说不让养猪,重要的是优化布局,使养殖数量与各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养殖无污染和零排放。

  二问“怎么养”

  为猪粪尿找出路

  破解“怎么养”的问题,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此,省委、省政府要求,要积极研究推进畜禽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办法和途径,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

  不久前,省农业厅总结出了8种科学养猪的新模式,包括农牧结合、清洁生产等方法和技术。正值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开启一次新征程之际,一些地方率先行动,实践、推广这些科学生产模式,促进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达标零排放。

  在桐庐万强农庄,2200头生猪的排泄物全部在农庄自己的1900亩农田里消纳。“猪粪稍加处理就是有机肥料,污水经过厌氧发酵也可以用来灌溉果园、苗木和牧草等。”农场主钱万强说,农田一年能少用化肥50吨左右,省钱不说,还保护环境。

  单单在养殖场内打造生态小循环还不够,在兰溪,当地农业部门还将一个个养殖场串联起来,编织一张覆盖全域的生态网。依靠科学的方法,养殖污染问题迎刃而解。一些地方还新发展了一批规范的养殖场,既保护了环境,又保障民生。

  在仙居,山区百姓素来有在房前屋后养猪的习惯,却容易污染环境。在整治过程中,仙居不是一味关停,而是在农村周边建设“养殖小区”,将老百姓一家一户的散养猪集中养殖。如今,仙居有这样的养殖小区247个,共计生猪存栏约2.4万头。

  “这些养殖小区由村集体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通过农牧结合等方式消纳生猪排泄物。”仙居县白塔镇副镇长吴福增说,他们还给这些养殖小区安装沼液输送管,直通农田。

  三问“养什么”

  品种多样化发展

  消费结构在升级,老百姓对肉制品消费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由此,畜牧业转型升级要改变过去以猪为主的思路,“多条尾巴”一起发展,不在“一条猪尾巴”上吊死。

  对此,省畜牧局副局长吴新民认为,要按照“整治生猪、拓展兔羊、稳定家禽、扩大蜂业、做强种业”的思路,优先发展湖羊、兔等特色精品畜牧业和养蜂业,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在浙江不少地方,已经有不少养殖户发展特色畜牧业,并尝到了甜头。”他说。

  在桐乡市众成湖羊专业合作社,沈惠根的养殖场里有着数以千计的湖羊,但他却不用担心湖羊排泄物污染环境。“不但湖羊肉能卖钱,就连羊粪也可以轻轻松松利用起来,产生效益!”他说,春夏秋三季他种植巨菌草,羊粪无需处理,直接就能用在巨菌草田;冬天不种草的时候,羊粪还能卖给附近的果农。沈惠根每年光是羊粪产生的利润就有30多万元。

  现代化畜牧业还离不开畜禽精深加工业,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桐乡市龙翔万只湖羊生态养殖基地的王红飞对此深有感触。去年,湖羊价格回落明显,于是他想到了加工湖羊肉,卖起了真空羊肉制品,还打出了“香当赞”的品牌。

  单单卖羊肉,王红飞觉得还不够,如今又搞起了牧旅结合,正在打造湖羊庄园。“庄园分成养殖区、体验区和羊文化博物馆3块,体验区有点像蒙古草原的模式,既可以烧烤,也有滑草等娱乐项目。”他说,现在每个周末,他的湖羊庄园里都挤满了游客,游客不光可以品尝地道的羊肉,还能在这里了解湖羊的历史文化。

  单单提振湖羊、兔、蜜蜂等产业还不够,浙江还有一大批优质的地方畜禽品种有待深度挖掘和开发。吴新民说,即便是养猪,浙江也有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等优质地方品种。“发展这些品种,既让老百姓吃到风味多样的肉制品,又帮助农民增收。”

编辑: 季建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