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整治养殖污染不能一关了之
2016-06-07 07:10:45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王晨辉

  养殖污染治理是我省治水工作的重要环节,经过数年整治,目前,我省已关停4.5万家“低、小、散”养殖场,保留的万余家规模养殖场也将全部完成整治验收。这为有效减少河道源头污染,提高水质起到了很大作用。

  多数地方都能很好地将养殖业的整治和保护养殖户利益、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提高水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然而,个别地方的做法却比较简单粗暴,不顾农民利益,不顾农业可持续发展,不管养殖场污染与否,对养殖场一关了之,无限扩大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出现了一批“无猪乡”、“无猪街道”,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传统的养殖方式,确实会对环境尤其是水质造成影响。笔者两年前曾采访过泰顺一个养殖场,因为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加上选址在当地饮用水源的上游,大量粪尿残渣污染着溪流,不仅影响了下游村民的生活,也破坏了周边的环境。该养殖场被拆除后,当地的水环境得到了改善。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关停一些养殖场可以提高水质,就简单粗暴地关停了事。一方面,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对解决人民群众营养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省还有大量居民以养殖业为生,治理环境,不能以牺牲养殖户的正当利益为代价。

  少数地方一味限制养殖业的粗暴做法,其实是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省委、省政府有关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精神的内涵,省里从来就没有说不让养殖,而是要优化布局,使养殖数量与各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比如,对一些河网密布、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的地方,养殖业可以适当减少;而对于种植业发达,对牲畜排泄物的消化能力强的地方,则可以保留甚至适当增加养殖的数量。

  现代化的养殖场,早已不是很多人心目中污水横流、臭味熏天的场景,而是没有异味,没有污水流出,更像是个大花园。比如临海生态养猪场生产基地,配套建设了1万多立方米的沼气池,猪尿、猪粪全部用于沼气池发酵、发电。净化池里的沼液,是上等的生态有机肥,养殖场和当地村民达成协议,沼液用管道无偿输送至周边上千亩果园。这种新型的种养模式,使水果增产、提质,降低了村民化肥、农药使用成本,沼液也得到消化,实现了双赢。

  任何行业的转型升级,都会有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养殖业也是这样,相信以这次“五水共治”为契机,通过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发挥广大养殖户的聪明才智,就一定可以实现我省养殖业和治水的共同发展,在提高水质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编辑: 季建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