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衢州发力"后花园"美丽经济 让生态成为金名片
2016-06-27 10:34:52 来源: 衢州日报 作者: 胡宗仁 通讯员 郑洁 徐祝安 吴崇红

  让美成为一种经济,让生态成为一张“金名片”。新常态下,打造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后花园”,正在成为衢州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乡村则成了发展美丽经济的主战场。

  现象:乡村休闲

  方兴未艾

  春光明媚,溪水潺潺。记者漫步柯城区石梁溪边,只见水清见底,几只白鹭不时掠过水面,又飞向蓝蓝的天空,恰如一幅水墨画卷。绿道上,踏青游人或漫步,或骑行,欣赏这水清岸绿的如画景致。

  “在整治石梁溪的过程中,我们开通了一条通往麻蓬村的4.5公里长绿道,5月1日绿道还将延伸到坎底村。”石梁镇党委书记姜益峰介绍,柯城区在2015年创新开展全流域生态化的流域治理模式,正将石梁溪流域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健身于一体的生态绿带和城市后花园。

  “现在,游客不仅可沿着石梁溪采摘大棚里的草莓,还可以去‘蒋家牧歌文创园’参观由猪棚改造成的画廊,在那里体验绘画和陶艺制作。”姜益峰说,“猪棚画廊”开业第一天,客流量大概有1000多人,迄今画廊主人卖画就赚了十几万元。

  做好乡村休闲游的升级文章,石梁镇还计划将橘园变成观光田园,将溪边、路旁的受冻害橘树改种桃树,并栽种马鞭草、格桑花等花卉,建成千亩花海。清明小长假,镇干部还在为土地流转工作加班,等项目建成,来石梁游玩的城里人会更多。

  “现在的城里人,越来越向往乡村休闲模式。高铁开通,让衢州到上海缩短为2个多小时,到杭州缩短为1个小时左右。衢州积蓄多年的生态后发优势,已喷薄而出,乡村休闲方兴未艾。”市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姚文峰介绍,拥抱高铁时代,衢州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和有机农业等相关产业,致力打造“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终于迎来了美丽经济的大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化2013年率先提出建设国家公园,统一规划乡村旅游资源,探索新常态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变现机制,美丽景点和景观四面开花,游人纷至沓来。

  池淮镇农民李顺生承包、开发了6年的矿山,2014年8月转行吃起生态饭。他的“猫哥”农场依山傍水建在马金镇的横岭底自然村,有6个养着清水鱼的池塘,又在水上搭了个观鱼阁,游客可以一边品着龙顶茶,一边欣赏美景,享受片刻的清闲。

  “我的清水鱼品质好,大的一条有10多斤重,杭州的游客特别喜欢吃。”李顺生告诉记者,目前农场有44张床位,4个包厢,一个能容纳100多人用餐的水上餐厅。一到开化的油菜花盛开,许多杭州游客会先到长虹等地欣赏美景,再到这儿住上一个礼拜,“到了夏天,生意更好,经常有游客来农场前的何田溪里戏水、游泳,去年我养的200多只土鸡都差不多吃光了。”

  而在衢江,东坪油菜花、六春湖杜鹃花、双桥苜蓿花、茶坪向日葵等在盛花期和采摘期周末,平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高峰期达8000余人。

  如今,衢州着力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转化成美丽产业、美丽经济,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2015年,全市共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1969户,从业人数达2.28万人。全年农家乐接待游客2210.22万人,直接营业收入10.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和34.6%。

    趋势:发力“后花园”

  “换挡”乡村游

  “在城里工作,到乡下休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随着乡村休闲游的快速发展,农家乐档次不高、特色定位不准确、同质化严重等现象渐渐凸显,衢州的乡村休闲旅游已到了‘换挡’的时候了。”姚文峰认为,在转型“换挡”中,提升农家乐的品质,不仅是要做衢州的“后花园”,更是在积极打造“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园”。

  思路一变,衢州的不少山谷成了城里人的度假区。

  山路弯弯,层峦叠嶂,林木葱郁,碧水环绕。记者一走进常山县白石镇新塘岭村的不老泉旅游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顿觉来到了世外桃源:只见十几幢原生态的小木屋“躲”在森林里,造型别致的凉亭依在湖边,真是别有洞天。

  这个中高端的休闲养生基地,是江山人徐石建投资兴建的。

  “基地最大特色是树木多,百年的古樟有3000多株,负离子含量高。还有一口‘不老泉’经年不断流,PH值达7.5,是弱碱性的山泉水。”2013年7月,徐石建一相中这块宝地,就果断花费500万元承包了这片1100亩的山林。

  徐石建告诉记者,这里既是城里人的休闲度假区,更是老年人的养老胜地,一期共投入2000多万元,在森林里搭建了35幢小木屋,临湖边建了16个包厢,仿裸心谷模式的“树屋”、游泳池和旅游接待中心等设施也在建设中。

  去年7月基地一开张,杭州、上海以及江西玉山等地的城里人,纷纷慕名而来。“双休日,一天要接待三五百人,迄今已经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徐石建说,对接我市的一些旅行社后,基地与常山、江山的两条景点游线路相捆绑,生意更好了,“今年,组团到三衢石林的游客要突破一万人次。”

  柯城七里乡、石室乡荆溪村,开化龙门村,黄坛口乡茶坪村、峡川镇东坪村等一批避暑度假、养生休闲的“后花园”,吸引了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游客长期在此养生度假。

  “现在的乡村游,有的是往中高端的养生度假方向‘换挡’,有的是加大投入,增加互动体验内容,在‘乐’中留住游客,吸引客流、集聚人气。”头脑灵活的徐志辉已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农业+旅游”的转型路子。他创办的五十都生态园,除了提供生态采摘,还办起了生态景观餐厅、水上乐园、滑草场等项目。

  “现在,我们侧重于玩与乐的项目建设,让游客体验到独特新奇的休闲乐趣,从而告别过去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体验。”徐志辉说,投入4000万元建成的水上公园设有“亲子欢乐区”、“水上冲关拓展”、“空中滑索”等几十个水上娱乐项目,目前是衢州最大的水上公园。

  而在柯城区万田乡荷塘村,村民正利用地处城郊的优势,打造一处四季有景、花满村庄的城市后花园。荷塘村村支书郑龙祥介绍说,荷塘村是柯城区田园风光城市慢生活体验圈的中心节点。近两年来,村里通过“五水共治”和生猪禁养,环境变好了,变美了,现在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大好机遇,要让村里的山、水、田、林、路、房都变成景观。

  今年,荷塘村1200亩的橘园大部分被冻死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村民开始转产业、种风景,3月下旬栽下100亩桃树,眼下正着手将140亩橘园改造成水田种水稻。

  “村里还种了200多亩的荷花,一到夏天,游客既可来赏荷花,也可来闻稻花香,到了秋天更是一片金黄的稻浪,让人能体验到农家收获的快乐。”郑龙祥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开了5家农家乐,他带头开的“荷塘月色”七八个月已经赚了4万多元,今年的桃花节全村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据了解,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发力“后花园”美丽经济,衢州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在串点连线、连线成片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去年,衢州启动了乡村休闲旅游3年行动计划,发展山水特色型、农业观光型、乡村民宿型、养生养老型、历史文化型等乡村旅游项目,力争3年后,打造提升18条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创建20个以上特色产业风情小镇,40个以上农家乐综合体及6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底线:呵护美丽

  锦上添花

  素有“江南小布达拉宫”之誉的桃源村台回山,是开化乡村休闲旅游的先行者,国家公园建设号角吹响后,当地村民瞅准客流商机,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村里开农家乐的人里,我是年纪最大的。”76岁的台回山农家乐经营户程樟富说,两年前他投资9万元将家里装饰一新,开起了“金仙菜馆”,平均每年收入有4万元,而此前,仅靠务农的他年收入仅1万多元。

  据统计,2015年,开化县全年接待游客数689万,同比增长18%,旅游收入达42.67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1%。

  人气旺了,收入多了,但一个底线决不突破:环境保护是永久性的生态底线。

  呵护“后花园”的美丽,2014年,浙江出台“开化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探索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对开化县的出境水水质,按照Ⅰ类、Ⅱ类占比,省财政每年每个百分点分别给予120万元、60万元补助;按Ⅳ类、Ⅴ类、劣Ⅴ类占比,分别倒扣20万元、60万元、120万元。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境水水质、森林质量与财政奖惩进行挂钩,开化主动接受着生态环境质量正向激励与反向倒扣的双重约束。

  在长虹乡的一条溪边,溪水清澈见底,一群野生石斑鱼正自在游弋。乡党委书记汪伟萍告诉记者,没有Ⅰ类水质,养不活这石斑鱼。开化县的生态绝对是一张“金名片”:出境水Ⅰ类、Ⅱ类水质占比98.3%;地表水水质常年在Ⅱ类以上;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以下;森林覆盖率达到80.7%……

  “‘后花园’美丽经济能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五水共治’、农业农村十大专项行动等环境整治行动,奠定了乡村游的坚实环境基础。”市农办相关人员说。

  发力“后花园”美丽经济,衢州对工业污染,是以铁的手腕抓整治。迄今,衢州已全面完成六大重点行业248家企业的整治;衢江区、常山县还关停淘汰小矿山170个、石灰立窑361孔、石灰钙生产线518条……

  在农村,我市已经培育美丽乡村精品村163个,谋划推进93个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完成了1147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完成了农村赤膊墙整治62124幢。

  2015年,在全面推广“贺田”垃圾源头分类处理模式中,全市新增428个垃圾分类村,累计793个。同时,积极创新垃圾有效集中处理模式:对可回收垃圾,创新推广“垃圾兑换超市”模式;对可堆肥垃圾,推广阳光房处置模式。

  在开化县苏庄镇毛坦村,让记者眼睛一亮的是,村里不仅环境美了,村里的垃圾分类更是相当规范、实在。村支书丁大辉告诉记者,村里已在4个自然村设立了“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以把从村庄巷道里捡来的烟头、白色垃圾,以及可以回收的酒瓶、牛奶盒、矿泉水瓶等拿到超市兑换成黄酒、肥皂等生活用品。村两委通过“垃圾兑换超市”把收集到的垃圾统一处理,用来购置兑换用的生活用品,形成良性循环。

  治水、垃圾分类、“三改一拆”以及今年推出的“清千塘美百河”行动让“后花园”经济增添了新动力。

  柯城区七里乡依托原有生态资源优势,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中,探索出了一条以“景区治水”构建长效治水和全民共治共享的新路子。2014年6月,七里乡桃源七里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七里成为浙江省首个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后,截至目前,该乡共有农家乐126家,2015年接待上海、杭州等地游客40余万人次,营业额达2500万元。

  “现在,衢州的水更清了,天更蓝了,景更美了,村民收入也多了。”在音坑乡下淤村爱情主题公园里,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边吃着自助烧烤,一边享受着春日的暖阳,不亦乐乎。去年,不到2000米的河滩,村里收了30多万元租金,今年更是竞价到了40余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介绍,2015年,该村旅游营业性收入达800万元,实现突破性增长。

编辑: 仲瑶卿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