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大海是神秘的存在,更是宏伟的梦想所在。在郑和下西洋611周年的纪念日里,我国迎来第十二个中国航海日。昨前两天,由宁波市政府、中国航海学会共同举办的2016中国航海日论坛活动嘉宾云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探寻海洋经济在新常态下的突围之路、转型之路和复兴之路。
宁波舟山港改革开放30年成果显著
何建中(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把创新作为海运业发展的核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海运业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建中认为,要把创新摆在海运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发展理念、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合作机制等创新,不断提升海运综合竞争力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何建中表示,加快海运创新发展,必须要抢抓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投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实施,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海运创新发展,还要优化港口布局,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海运交易中心。
“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主要港口战略枢纽作用。”何建中说,“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引导临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推进深水航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何建中提出,促进海运协调发展,要优化海运航线布局和运输组织方式,发展“互联网+”海运新业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海运软实力建设,由海运大国变为海运强国,由“吞吐量”的航运中心变为“定规则”的航运中心。
“海运绿色发展是中国海运发展的必然选择。”何建中表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海洋蓝色经济的前提,也是海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运力,着力推进多式联运服务,推广使用先进节能技术装备。
叶波(利比里亚海事局驻华首席代表):中小航运企业要提高“战斗力”
由于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航运业目前正面临着运力过剩、货运量不足的局面。对此,来自利比里亚海事部门的叶波建议中国中小航运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竞争力。一是支持并使用电子化的船舶证书,降低船舶交易等候和送达成本,解决疏忽遗失造成的麻烦。二是支持并使用电子数据、云技术,实现公司的远程监控。三是关注相关国际公约的新发展,找出最科学的方法应对。四是科学规划船舶的检查计划,建议邀请海事第三方来整改和调整,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港口的检查。
Jan Van Der Borght(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首席驻华代表):寻找海丝港口合作新空间
自中世纪以来,安特卫普港一直是世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纽带。15万人的努力以及私营企业、机构和港口管理局之间的紧密合作造就了港口的成功。
机器化操作、区域位置、与内陆连接的便利性、仓储及分配系统、专业性人才等是增加港口附加值的重要因素,这些不仅是当代港口创新亮点所在,也是海丝沿线港口之间合作的契合点。安特卫普港具有了这样的优势。它是欧洲最中心的海港,远洋船舶可以运送货物到达欧洲内陆。
宁涛(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要在细分市场寻求突围之路
航运业是与世界经济关联度、紧密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数量众多的中小航运企业在活跃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航运企业数量占航运企业总数的98%,船舶艘数占总数的93%,船舶载重量占总载重量的60%,船舶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55%。面临低迷的航运市场,中小航运企业如何寻求突围之路呢?
宁涛表示,中小航运企业要顺应潮流,深度融入产业链中,与上下游客户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在细分市场寻求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军者,提供高品质服务,让客户主动为高品质支付溢价。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要有国际化视野,坚持全方位协同“走出去”。
黄建勤(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小微企业金融部业务发展处处长):融资难成中小航企最大“痛点”
中小型航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如财务管理不规范,机构不健全,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缺乏信誉积累,信用等级低,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中小航运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融资并不十分乐观,但也并不是说束手无策。”黄建勤说。
黄建勤建议,企业应该根据成长的不同阶段,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还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拓宽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企业可以通过融资租赁、股权转让等方式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黄建勤建议,政府应该引导银行在内的社会资金更多投入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从而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贾大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以航运金融推进海运可持续发展
2011年开始,全球航运业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为中国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航运金融衍生出更多的业态。传统航运金融业以船舶融资为主,随着中国航运业更多地走向“深海”,航运金融业主体从货主增加至船舶公司和金融机构等,业态也从船舶融资扩展至在线支付、航运保险、供应链金融等。
其次,航运金融业功能也从风险防范扩大至投资等新领域。在海运生态圈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海上运输、港口支撑保障等方面都需要金融的加入,此外在海盗反恐、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新的航运风险面前,航运保险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一轮产业调整面前,航运金融将承担起助力航运技术进步与管理变革的重任,将出现融资租赁、期货衍生品、保险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