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4日讯 半山之巅,望宸阁雏形已现,登高俯瞰,坐北向南,运河流淌的方向,那是我们未曾见过的视角;拱宸桥畔,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里,老工艺和新创意在这里碰撞,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莫干山路,柔和的灯光点亮一组组工业遗存景观,唤醒几代杭州人的青春记忆……
几乎每天,杭州城北这片87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会生出令人向往的改变。今天的拱墅,已经完全颠覆人们对老工业区的印象。
令人刮目相看的,还有拱墅区刚刚交出的今年上半年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228.12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6.4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财政总收入83.4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0.9%。
老工业区如何迸发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宜居城区?
绿色的力量:
“两个归零”寻回生态底色
污水直排“归零”、工业燃煤基本“归零”。在拱墅区委书记许明的眼中,“这‘两个归零’标志着我们彻底找回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寻回这抹底色有多不易,了解拱墅的人才知道。
在“老杭州”刘筱岚的记忆中,对拱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到处都是灰色的”。曾经,清晨沿着运河沿岸、莫干山路去城北上班,黄昏时坐公交或踩着自行车回到上城区清泰街的住所,是刘筱岚夫妇和父辈们几十年不变的生活轨迹。
地处千年古运河最南端的拱墅区,一直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在那个烟囱林立的年代,灰色成了拱墅区的底色。数据显示,2007年,拱墅区废水、废气排放量占杭州市区七成以上,空气优良天数在主城区最少。
历史时刻,拱墅区壮士断腕,实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战略。许明感慨地说,2007年以来,拱墅一直在取与舍、进与退、快与慢中艰难抉择,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遇到困难和分歧时,就多想想,什么才是绿色发展。” (下转第二版)
10年间,拱墅区累计搬走516家工业企业,仅迁走赛诺菲、默沙东两家药企,就减少税收14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5%;投入1600多亿元,实施秀美拱墅和运河综保、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去年底,杭钢半山生产基地和半山电厂燃煤机组两个用煤大户的关停,消灭了拱墅区的污染大户:前者关停减少了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794吨、氮氧化物4041吨、烟尘22661吨;后者减少了二氧化硫年排放量657吨、氮氧化物1342吨、烟尘52吨。与此同时,拱墅整治62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河,夺得浙江治水的“大禹鼎”奖杯。
2013年的冬天,刘筱岚夫妇驾车来到城北,首次与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遇就爱上了这里。那年底,刘筱岚夫妇就把家搬到公园附近。推开北门可望半山,推开南窗则见上塘河,静谧得只听见窗外的鸟鸣声。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30年前,还只是一个偏居一隅的社区公园。2007年实施扩建工程后,如今已贯通半山、龙山、虎山三大公园,总面积达172公顷。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0.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4000个,俨然成为杭州主城区的森林氧吧。
对刘筱岚来说,最新的好消息是:从今年起,拱墅将花五年时间,打通相连河道游步道的“断点”,建成6条总长105公里的生态廊道,而半山氧吧生态廊道就在其中。
创新的力量:
产业升级提升城市能级
沿着运河往北走,记者来到杭州北部软件园。正是午饭时间,食堂餐厅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从不同楼层汇聚而来,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1985年出生的周琳,是这群面孔中的一员。这个河北姑娘,大学毕业后来到杭州工作,如今已是杭州华普永明广电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三年前,她和丈夫在园区附近买房,从此定居拱墅。
华普永明,位于康中路,离杭钢很近。这家2011年7月才成立的公司,去年10月已在新三板上市。“我们的设计人员均毕业于知名院校。”周琳说。
“有怎样的城市能级,就有怎样的产业等级。”许明认为,在资本和人才用脚投票的年代,拱墅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城市能级。
北部软件园蜕变的每一步,都代表着拱墅的这种探索。在这个杭州“硅谷”里,有着1600家企业、3万多名员工,大多为轻资产企业;当家人基本上是75后或80后,从业主力军是90后。园区管委会主任汤怀良说,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踩准时代的节拍,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
今年5月30日,主打金融产业的运河财富小镇正式启航。小镇核心区1平方公里,位居拱墅区十大产业平台之首,去年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这是未来拱墅区发展的‘心脏’。”区发改局局长吴伟说。
紧抓运河财富小镇、北部软件园、上塘电商创业小镇等十大产业平台,拱墅区重点建设70个项目,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主导产业。
新拱墅人爱上这里的创新活力,老拱墅人为它“像个城区”而回归。据了解,拱墅区的40个城中村,目前已有8个村完成改造,9个村基本完成改造,18个村正在改造;到2020年末,拱墅区将彻底“消灭”城中村。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不断延伸,文澜中学、锦绣中学、福山小学、上海新世纪学校等相继落地,一批知名民营医院纷纷进驻。
文化的力量:
运河文化唤回发展自信
10年前,拱墅区招商局局长王跃文面对客商,会先介绍说,拱墅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但现在,他首先会表明,拱墅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文化看拱墅,拱墅文化看运河”,底气十足。
从运河综保工程开始,在不断整理、挖掘、展示和重塑运河文化的过程中,拱墅人逐渐唤回文化自信,重拾发展的信心和方向。
文化自信从一次次的被认同中而来。这些年,从改善民生、保护历史的角度,拱墅区悉心改造小河直街、桥西、大兜路等老街,修复1000余幢特色民居,让它们成为展示“老杭州”市井生活和漕运文化的动人画卷。
这些保护和改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十里银湖墅”重新绽放。沿着运河向北走,是这座城市的新时尚。
文创产业,在老厂房里恣意生长。昔日的老化纤厂,化身文创基地LOFT49;长征化工厂的旧址上,崛起西岸国际艺术区;与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的富义仓,则变身文创园,进驻1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目前,拱墅文创产业已发展为“一园十三区”,近5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
在刚刚修建完成的莫干山路,两侧30米宽的开放式绿道内,10多组充满创意的工业遗存景观小品,恰到好处地镶嵌着。一把巨型的张小泉剪刀,利索地将大地裁开,又可见一根钢管,调皮环绕,变成休闲椅和体育设施。看到这条路,就能看见这里的过去与未来。
“运河文化,意味着汇聚、交流、交换、创新。”拱墅区住建局局长王益坚说,“我们既要保留工业遗存,也不抗拒城市的有机更新。”
2016年6月15日下午,伴随着“砰砰”两声爆破声,服役半个世纪的杭钢炼铁厂老一号高炉烟囱完成了历史使命。而早在去年12月23日,杭钢半山基地就已停炉熄火。
新旧事物自如更替,历史未来完美衔接,这是今天,人们对这片土地的信赖和期许。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