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树绿花香,广西首府南宁有着“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誉,也因良好的生态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不过,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施工、道路保洁、消纳场管理等引发了一系列扬尘问题。
3月以来,南宁市主动向扬尘宣战——各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行动。南宁市区5—7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个月达到100%,大家争相在朋友圈里晒“南宁蓝”。
提升“气质”,灰尘变少敢开窗
“现在的空气真是好哦,蓝天又重新回来了。”近些日子,肖大妈每天都会在阳台上晨练,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看着城市慢慢苏醒。
肖大妈的家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南湖边,以前在自家的阳台上,她一眼就能看到城市的另一端。让她没想到的是,随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加宽延长,湛蓝如洗的天空却悄悄染上了灰色,远处的景物也模糊了。
“前两年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开窗,因为只要开一天窗户,地板就会蒙上薄薄的一层灰尘,每天都要擦地才行。”肖大妈无奈地说。
过去5年,南宁市通过开展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3年,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3天,占全年75%。2015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回升至324天,占全年比重为88.8%。
如何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使人民群众呼吸更为洁净的空气?南宁市把治理重点指向扬尘污染。
南宁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科科长唐立松告诉记者,城市扬尘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南宁市大气颗粒物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来源当中扬尘约占30%。这几年,南宁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一些道路路面上尘土飞扬、道路两旁的绿树灰头土脸……扬尘成了大家吐槽的对象。
“发展不能以牺牲百姓获得感为代价!”面对群众的疾呼,南宁市委市政府从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3个“100天”的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不超过67微克/立方米。
南宁市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向市民们交出了一份较好的成绩单。据统计,今年5月、6月、7月,南宁市连续三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1—7月,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去年同期的86.8%上升至95.3%;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由去年同期的每立方米73微克下降至61微克。
不少市民表示,路面比以前干净,灰尘比以前少,骑电单车不需要时时戴着口罩,家里开窗也不再有负担了。
牵“牛鼻子”,分类治理污染源
扬尘治理,从哪里破题?
“治理扬尘的关键在于牵住‘牛鼻子’,找到主要污染源并分类治理。”南宁市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梁勇表示,建设施工、消纳场、城市道路、堆场作业和园林绿化用地是扬尘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南宁城区共有3000多个建筑工地,在专项行动中,南宁规范了出入口围挡冲洗平台,要求工地出入口及临时占用道路和临时用地范围内无泥土撒漏、无扬尘。不少工地实现了“蝶变”,金凯工业园等园区在施工围挡和建筑外架安装了自动化喷淋系统,江宇阳光建筑城在工地裸露的黄土上覆盖了一层防尘网……
针对消纳场扬尘,南宁市制定了示范建筑垃圾消纳场设置标准,全市的26个建筑垃圾消纳场中,已有17个成为示范样本。
南宁市运送渣土、建筑材料等的泥头车有近4000辆,成为扬尘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南宁市向“泥头车”亮剑——在全市重要路段、重要区域设置检查卡点和流动巡查小组,由城管、交警、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24小时值守。一些重点路段还设置了泥头车冲洗点,附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
南宁市建委副主任黄赞告诉记者,为打好这场攻坚战,南宁市动了真格,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执法威慑。今年4月,南宁市向翠竹路一处工地开出了10万元罚单,这是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开出的“最高罚单”。这处工地多次违规向外运输渣土并撒漏,造成了道路污染。南宁市建筑监察支队对此进行立案查处,并对该工地的违法行为按10万元上限进行处罚。
发现问题后,南宁市并不是“一罚了之”,而是全面督查整改。各部门层层对整改情况明察暗访,查看整改情况是否属实。截至7月31日,南宁市共开展了73次全方位检查和督查。
创新手段,提升“控尘”时效性
一旦发现路面被撒漏的泥土污染,南宁市青秀区的环卫工人只需动动手指头,即可叫来帮手。
原来,青秀区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与“青秀通”客户端的使用结合起来。环卫工人可通过手机上的“青秀通”客户端反馈问题,后台工作人员收到后,将在第一时间指派环卫工人及清扫车赶到现场处置。
不久前,青秀区一名环卫站质检员在值班时发现,一辆泥头车超载泥土,行驶中撒漏十分严重,车上撒落的烂泥污染了1000多米的路面。质检员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抑制扬尘值守点,值守点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安排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开展路面清洗保洁工作。不到1小时,烂泥清扫干净,道路恢复了整洁畅通。
青秀区常务副区长张清亮说,3月以来,区内搭建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全面了解扬尘污染情况,并完成案件采集处置、指挥调度、监控工作情况等,整治效率大大提高。
梁勇告诉记者,不仅仅是青秀区,南宁市各部门都在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提升“控尘”时效性,“各单位都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主动作为,探索出了一些好举措、金点子,从源头减少了污染,扬尘治理效果明显。”
一些城区以技术升级和创新推动治理。比如经开区混凝土生产企业实现封闭式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升级;市城管局给全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3000多辆“泥头车”,强制安装了GPS监控设备。一些城区选择给泥头车“换装”,将扬尘“扼杀”在摇篮里。例如,邕宁区想出了给泥头车“穿肚兜”的办法——要求城区内的泥头车做好密闭措施,并在车尾加装防尘罩,防止运输的泥沙、建筑垃圾撒漏。不但简便快捷,而且经济划算。
“目前,大部分污染源头已被遏制住,治理工作已进入巩固提升阶段。”梁勇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明确治理标准、建立健全责任追溯机制、加强执法能力,让‘南宁蓝’常驻。”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