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2016·美丽浙江寻找外国人眼中的最美乡村”体验活动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所到之处尽是外国友人“咔嚓咔嚓”相机声和“啧啧”赞叹声。“这里的一切都是绿的,实在是太美了,我要把这里的风景带回我的国家去,让更多人知道安吉。”来自澳大利亚的布鲁斯说。“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安吉的生态之美揭开面纱、走进心里。”安吉县县委书记沈铭权说,这些年来,伴随着国家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首批中国生态文明奖等一块块分量十足的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安吉因“生态”名声鹊起,护美、转化、共享绿水青山的坚决态度和做法更是被不断复制推广。
今年6月24日,经环保部批复,安吉成为全国唯一“两山”理论实践试点县。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安吉又将启程书写生态文明的安吉模本。
生态坚守矢志不渝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安吉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坐拥好生态的山区县。随着打开山门,印染、化工等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相继上马。经济发展了,但安吉的青山绿水却蒙上了灰。
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安吉人毅然作出决定,走生态立县之路——2001年,生态立县战略正式确立; 2004年,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生态日”活动; 2006年,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
在战略决策的引领下,安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相继关停了一大批效益好、产值高但对生态有一定破坏的企业。
矿山产业曾是安吉山区的主要产业,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带来可观效益也影响了环境。为了破解“一块石头无法管”的窘境,安吉在全国率先成立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几年的整治,使矿山数量从2004年的百余家锐减到目前的10家。
安吉首创的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安吉在全国率先提出用10年时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县农办副主任楼成说,这几年来,县里财政对农村投入逐年提高,去年占到三成多,安吉也成了国内美丽乡村的样板。
拿绿色当标尺,是安吉始终不变的招商原则。“对于一些高污染的项目,预评估阶段直接拒绝。”县招商局副局长应秋平说,在安吉,有个硬性规定,东南西三个方向的生态功能区绝不搞工业。
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如今,安吉着力打造的绿色家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健康产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的定位,也尽显绿色。
一路付出与坚守,让安吉的山水逐渐又显现出了原色,绿水青山铺就了安吉的发展底色。沈铭权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追逐着绿色发展之梦,安吉将矢志不渝,执著坚守。
自觉护美蔚然成风
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三,是安吉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推进日”。 7月28日,安吉第42个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推进日”活动如期进行。河长巡河找短板、推进重点区域拆改……干群一起护美家园。
事实上,不仅“集中推进日”等活动如火如荼,生态教育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生态安吉县民守则》写进村约、写入班规、注入家训……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早已深深烙印在安吉人心里,护美绿水青山成为了安吉人的自觉行为。
安吉是黄浦江的源头,杭垓镇又是安吉的最上游,全镇共有山林面积40多万亩。“过去,除草施肥都用化肥、农药,导致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用药残留等现象发生。”杭垓镇党委书记王昌慧说,为了保护好源头活水,杭垓在全省率先以人代会决议的方式实施限药减肥工作。
村民自觉限药减肥,有个细节可见一斑。唐舍村专门为限药减肥设置了奖励资金,举报有人违规除草施肥,奖励100元。“这笔钱一直都发不出去。”村支部书记梅明星高兴地说。
美丽乡村建设,让尝到甜头的安吉村民越来越重视村庄环境。“安吉村民自觉分类各类垃圾,每天少产生2万公斤农村生活垃圾。”县农办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喻凯说。
最近,安吉一些山村又出现了“垃圾不落地”现象。昨天,记者来到天荒坪镇余村村,村道两边不见一只垃圾桶。村党支部书记胡加仁说:“我们村民已经养成了定点投放的习惯,垃圾车定点清运,所以是看不到垃圾桶的。”
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为护美家园增添了砝码。畜禽粪便的排放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困扰着众多养殖户。正新牧业有限公司却做起了变废为宝文章,自主研发了排泄物干湿分离系统,将排泄物中“干”的成分提取制成有机肥料出售,将“湿”的部分制造成沼气、沼渣和沼液,用于猪仔产房供暖。
从个人到企业、从支持到参与,在安吉,自觉护美已蔚然成风。付出终有回报,全市上半年水气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安吉县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均为全市第一。
点绿成金方兴未艾
“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沈铭权说,这些年来,安吉正在不断上演着点绿成金的故事。
递铺街道鲁家村到处是低丘缓坡,自然环境呈现原生态。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建起了18个生态农场,并用小火车串联起来。“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财富,必须好好利用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说,虽然农场还未全部建成,但已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
在安吉县,竹叶被誉为富了安吉人的神奇叶子。依靠这片竹海,安吉人乐享生态红利,去年全县农民从竹产业上人均收入7800元。
上墅乡刘家塘村做深竹子文章,一根毛竹卖到上千元!在村里的硒源毛竹精品园,我们找到了答案,只见工人在竹子上钻个孔,里面流出黄色液体。“我们把酒‘种’进竹子里,一节竹酒市场价198元,一根竹子可产5节竹酒,价值就翻了近百倍。 ”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说。
炎炎夏日带热了安吉山区的清凉经济。最近这段时间,报福镇深溪村乾龙山庄老板邹建敏陷入了甜蜜的烦恼,许多客人来预订房间,他的山庄根本供不应求。“一直到9月份,周末客房都没有了。”“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看景,冬天玩雪。可以说,安吉一年四季都有游客,这说明我们的生态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安吉县风景与旅游管委会副主任朱毅说,今年1至7月份,全县共迎来了游客989.34万人次,旅游收入124.57亿元。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释放生态红利,就像一部《卧虎藏龙》,带出了影视文化产业,成就了一群山里人的致富梦想。在电影拍摄地大竹海景区所在的天荒坪镇五鹤村,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的村民丁本宽见证着当地的发展:“这些年,安吉生态美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
在做好生态文章的同时,安吉又探索“生态+文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安吉已初步形成融影视文化、主题乐园、文博展示、运动休闲、医疗养生的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安吉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产品可以结合文化大做文章,做出精品,做出安吉特色。”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郑亦平说。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美丽环境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让老百姓乐享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安吉仍在探索实践。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