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9月6日讯 嘉善县姚庄镇有许多名片:“浙北接轨上海第一站”“中国黄桃之乡”……但姚庄人在介绍这个日益崛起的小镇时,习惯加上“幸福”两个字。
幸福姚庄,并不是虚幻的桃花源。作为浙江首批小城市试点镇,姚庄整洁宽阔的马路上,没有随意乱丢的垃圾;厂房连绵,却不见高耸的烟囱;市民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公交车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等一应俱全。
“十二五”期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最小的省区。2015年末,姚庄镇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62: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了姚庄人生活的最好写照。
村民过上市民生活
村民和市民,能一样吗?
姚庄村石家湾新村,道路宽敞,环境整洁,绿树掩映之下,36幢联排别墅错落有致。
“别看现在这么‘高大上’,3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乱搭建的禽舍。”58岁的村民顾金昌指着家门口的人行道感慨地说。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是核心。为了提升村民的人居环境,2012年底,石家湾启动城中村改造,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之后,占地37亩的原城中村地块上,崭新的联排房拔地而起。
新村改造后,顾金昌一家住上了4层楼的小洋房,总面积有300多平方米。他家背后是公园,前面是学校,门口还有派出所,顾金昌平时去超市、医院,都是“抬腿就到”,十分便利。
“最关键的是居住环境改善了,夏天蚊子很少,大家都很满意。”顾金昌说,“好环境、好设施,感觉真的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社区服务周到便捷
和上万人做邻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居住在桃源新邨的蒋兰仙由衷感叹:“生活好极了。”
桃源新邨占地838亩,作为嘉善县最大的城乡一体新社区,2008年至今,已累计引导2087户、8300余名农村居民“带地进城”,农村居民集聚率达40%以上,走出了一条农户自愿集聚的新路子。
蒋兰仙原本住在横港村,家中30多年前建造的老房子早已破败不堪。两个女儿在镇上的学校读书,每天来回都得一个小时。
2009年,桃源新邨开工建设,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动员大家来此集聚。蒋兰仙用之前在村里的宅基地,置换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和67平方米的两套公寓,配套两个车库,房产价值超过100万元。自家住大套,小套和车库出租,她和老公也在镇上找到稳定的工作。“粗略算算,家庭年收入也翻番了,从以前的七八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蒋兰仙喜滋滋地说。
为了让居民享受更多便利,桃源新邨还设有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图书馆、家宴中心、道德讲堂、民俗馆、书场等多个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出门就有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生活在这里,真是方便极了。”蒋兰仙说。
以城带乡合理规划
20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对于展丰村的叶婷来说,每天上下班8公里的路程,用不了20分钟。“过去路不好,从村里到集镇很不方便,每天只有固定的几班车。”叶婷说。
路通,才能财通。为此,姚庄镇打造“20分钟交通圈”,交通网络贯穿全镇18个行政村,总长度为30公里左右。这样,从村里出发20分钟能到达集镇、从集镇出发20分钟能到达县城。
姚庄镇经过多年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实现了城乡供水、供电、交通、路灯、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便民服务等多个一体化,吸引了1万多人从村里搬入城镇。
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姚庄人有这样的底气。姚庄镇小城市培育办公室主任周自强说,该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共有14个,全镇18个行政村都有村庄规划。“我们在设计方案时,首先考虑满足居民的需要,使小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布局日趋合理。”周自强说。
“姚庄镇已经步入了‘后小城市培育时期’。”镇党委书记曹惠明说,姚庄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以“美丽姚庄”建设为导向,突出小城市培育的适当延续,“我们将统筹相关领域的改革实践,推动姚庄城镇建设再一次蝶变。”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