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塘塘碧水乡愁醉
2016-10-03 08:58:16 来源: 台州日报 作者: 叶 茜 阮仙荣

  “记忆中的池塘,又回来了。”10月2日,在外地做生意的路桥商人王香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路桥区新桥镇前七份村。秋风乍起,吹皱了家门口的一池碧水,老王不自觉地发出了感慨。

图为新桥前七份村池塘

  誓改村庄池塘黑、臭、脏的面貌,还群众一口口清澈见底、可游泳的池塘,是路桥区“五水共治”工作的着力点之一。3年来,路桥区每年按1%数量推进“示范池塘”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清理池塘3467口,完成率达84%;建成“示范池塘”83口,区级配套补助资金2000万元。

  新桥镇凤阳章村村民蔡荷连说:“以前村里的池塘是死水,现在是活水。”在组织人力对沉积的淤泥、垃圾进行清理后,凤阳章村利用人工开辟“活水”通道,全村铺设过水管道10.6公里,连通村内53口上下游河塘。

  创新治水理念,路桥厘清“小细胞”和“大动脉”的关系,实现“房前屋后小散水域治理”服务治水大局,全区池塘彻底清淤后将增加调蓄能力280万立方米。同时,紧抓治水“小细胞”,实施塘塘连通、塘河连通工程,使水系成为循环、流动的“活水”。

  位于峰江街道施家村的长池头,经历了近40年的“蓬头垢面”之后,如今也有了“华丽转身”。站在长池头北侧一公告栏处,村民张大伯指着上面贴的几张大红纸说:“这是长池头整理的捐款名单,都是村民自发捐款,少则百来元,多则几千、上万元。”

  为治好池水,施家村近200名村民自发捐款,筹集池塘整治资金30余万元。同时,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还义务施工,完成了池塘所有整治工程,实现湖水清澈,一步一景。

  长池头并不是个例。通过政策导向、治水宣传发动和区财政资金补助等方式,路桥民众治水热情高涨。经统计,路桥区示范池塘建设平均每口池塘投资16.8万元,大部分为村集体或村民自筹修建。

  “现在池塘就是我们的宝贝,没人舍得污染它。”施家村村民纷纷表示,村民都自觉加入整治行列,主动请求担当监理员,老人协会也变成了池塘治理的监管协会。

  【施家村党员朱忠祺的微心愿】

  希望通过对池塘加强管护,倒逼沿塘企业转型,并结合农家乐、水上乐、大棚采摘等打造一批服务型小池塘,使村民们从治水中赚到真金白银,收获生态红利。

 
编辑: 单世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