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0月13日讯 近日,笔者来到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见到村庄模样大变,昔日的小车木加工棚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用鹅卵石砌成的小花坛,花坛里太阳花、波斯菊、向日葵竞相开放。不仅如此,村内道路时时保持整洁,环境整治不再一阵风,而成了家家户户绷紧的一根弦。
农村环境整治,普遍存在“一阵风、易回潮”“干部干、群众看”等尴尬被动局面,要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升级版美丽乡村,还要靠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和思想觉悟。
今年4月,磐安掀起“新农村乡风革命”,并开展了“美丽家园建设·我承诺·我行动”“法律、文化、科技、卫生四进农村”等八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赤膊墙整治56万平方米,拆除整治危旧房7.4万平方米,池塘(河道)清淤30.7万立方米,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1.13万处,清运垃圾1.86万吨,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新建村口小品景观69个,同时启动了69个最美村庄培育建设工作。
该县还把此项工作列入乡镇、村年度目标考核和创业承诺项目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如党员干部联系农户,负责监督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户的监督制约;组织每月洁美村庄评比,把优评和差评的村庄分别列入“红黑榜”,在当地媒体公示。
活动中,各乡镇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工作实效。如大盘镇以镇党政一把手、村主职干部、村普通党员干部、农户层层抓的“剥笋法”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新渥镇、深泽乡组建了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新农村乡风革命促进会,协助做好劝导督查工作;双峰乡实行乡干部周巡查、村干部季交叉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时整改。
过去,维新乡溪下路村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垃圾四散、粪缸臭气四溢。借着“新农村乡风革命”的东风,该村率先开展环境整治,拆粪缸、建公厕、修村道,实行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民积极参与自家庭院设计,把竹器、缸盆、水源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让庭院充满了田野生活的农趣。
村庄变美了,游客也多了,30多户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一些人开起了农家乐,一些人发展杨梅、猕猴桃等观光农业。
随着环境意识被唤醒,生态发展的意识也渐渐生根发芽。九和乡三水潭村有一条一公里长、穿村而过的小溪,那里是石斑鱼的天堂,“鱼翔浅底”成了该村一景。问到为何没人捕鱼时,村民们都说:“卖鱼是小钱,赏鱼才是大卖点,能够赚大钱。”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卫生状况,吸引了更多游客。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磐安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1.16%、24.62%。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