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程斌没想到,半年工夫,彭埠入城口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高速公路一眼望去,所见之处皆是郁郁葱葱的乔木密林。从城区方向极目远眺,更是一片缤纷绚烂的花海。外侧的“山峦花海”和内侧的“水韵绿洲”景观区遥相呼应,形成“江城相拥、潮涌彭埠”的美丽景观,彰显韵味十足的杭州特色。
改头换面的彭埠入城口,是这三年“三改一拆”行动一个缩影。
从2013年开始这场“三改一拆”攻坚战(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全面清理和拆除违法建筑)以来,通过拆违,共腾退土地3984万平方米。3年后,作为这场战役的最大红利,“拆后利用”开始显现“正能量”,截至目前,杭州市利用拆后土地2945万平方米。
在势如破竹的整治行动中,残破棚屋等“城市污点”纷纷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悦目的绿色、清水,以及周边老百姓竖起的大拇指和脸上的笑容。
从城市到乡村,一个“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正在逐渐清晰,一个多维幸福的杭州正在逐渐走来。
精准发力提升全城“颜值”
三改一拆
“三改一拆”,拆和改是手段,改善环境是目的。
自2013年“三改一拆”启动以来,杭州市坚持“拆、改、用、创”统筹推进的工作方式,推进拆违后的土地利用工作,有效改善了民生,也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全市完成城中村和村庄改造857个、4888.5万平方米,并结合“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开展33个入城口的拆违整治,使得杭州各个“门面”的“颜值”大幅提升,这33个入城口整治,成为杭州打响“颜值”品牌的第一仗。
如果把杭州比作美女,彭埠入城口的意义,就是那“第一眼”。杭州33个入城口,这里流量最大,也最靠近市中心。每天进出的车流量达到4.5万辆次,也就是1分钟约32辆车,每2秒钟一辆。到节假日高峰期,每天的车流量可以达到6万辆次。
在改变之前,彭埠入城口可不是这个模样。天际线错落不齐,云峰村农居、厂房间杂错乱,广告牌也没有规范设置,特别是由于沪杭甬高速公路、铁路贯穿而过,整片区域被硬生生切开,道路不连贯,区域发展也无法统筹成一盘棋……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讲,改造势在必行。
怎么改?彭埠入城口要从景观优化、道路整治、绿化成片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颜值”,扮靓东大门。
这个杭州最早、车流量最大的入城口,在经过不到一年的整治后,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城中村、巨型广告牌被拆除,取代的是七八万平方米的大草坪。高速公路沿线,是高大层叠的植被和当季绽放的“山峦花海”。当你驱车来到这里,面对绿树花海,肯定会心情舒畅。
今年,共有33个入城口(分别为31个高速公路入城口以及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两个铁路入城口)在G20峰会召开前进行了“变身”,极大地提高了“颜值”。杭州的东南西北,不论客人从哪个方向而来,迎接他的一定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入城口新貌。
三堡排涝站复绿后
提升品质传承杭州历史
三改一拆
3年来,杭州市共拆除非法“一户多宅”61033处、1151.6万平方米,通过拆后利用,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建成25万平方米城北体育公园、8万平方米城北生态公园、16.7万平方米市民公园、景区白塔公园等大批城市公园绿地,大大提升市民文化休闲品质。
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和拆整结合提升居住环境,展示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传承杭州历史,是杭州市打响“品质”品牌的第二仗。
在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总有一些街角巷口,安静地站在那里,历久而弥新。弥陀寺路流水桥弄区块,就曾经是这样一个慢悠悠讲述着老杭州故事的地方。这里地处杭州市中心,离西湖景区仅数百米,拆迁前这里的370户居民,住的是有100年左右历史的老房子,结构老,没有卫生间,遇到台风、暴雨,政府就要派人来转移危房中的居民。很多人住了几十年,也怨了几十年,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
2013年8月,流水桥弄区块拆迁工作重新启动。这当中,除了对弥陀寺路区块的环境进行整治,还要对具有138年历史的弥陀寺进行修复。
36位老师傅,历时8个月,复活了有138年历史的弥陀寺古建筑群。白墙黛瓦,雕梁画栋,建筑恢宏。曾经盛极一时的弥陀寺,被老师傅们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修复一新的弥陀寺公园,将成为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脉延续的城市文化公园,今后将举办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人文书香气息。重点是,这里不收门票,全天向市民开放。
这样的改变和传承还在继续。
拱墅区的石塘社区,在拆除了8万余平方米废旧厂房、10万余平方米农户附房违建之后,迎来了不一样的面貌。同曾是破旧厂房遍布的“印染厂”地块,如今已是“改装换颜”。经过专业设计布景的乔木、灌木和花卉,形成远林近景错落有致的景观。简易棚成了灌木丛、旧厂房成了停车场,还增加了各种活动场所10余处,昔日的破厂区现已成为“北大门”颜值提升的“中央公园”,以它特有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建设美丽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标志。
杭州的城南,有一个叫南落马营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体育文化公园即将与市民见面,以后杭城会多一个综合性的体育文化场所。
之前这块空地,曾经是煤场,还有专门的铁路专线。十多年前,煤场关闭,热闹不再,在周边林立的高楼之间,它似乎被时光遗忘。去年,紫阳街道着手对南落马营地块进行整治,今年上城区决定在这里打造体育创意园区。
园区还会是一个城市公园,承载着历史的废弃铁路、园区里的小公园都会被利用起来。现在,小公园已经整修一新,保留了老亭子和太湖石,还将设置儿童游乐区。在火车区域,目前火车已经有两节了,一节绿皮车厢,一节油罐车,斑驳的外表很有年代感,今后,陆续还会来两节,车厢会改造成火车餐厅。园区里还计划铺一条城市慢跑道,供市民运动或者游玩。
造福民生提升城市发展
三改一拆
3年来,势如破竹的“三改一拆”行动,为这座城市,收获了更多城市留白的空间,打造出更多的城市公园和城市“绿肺”,如此国际化的杭州,落脚点依然是民生福祉,通过“三改一拆”,杭州拆出了更多的空间,也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下城区白鹿鞋城地块地处杭州最热闹的武林核心区域,2015年10月,白鹿鞋城地块被列入“美丽杭州”环境整治项目,经过30余轮协商谈判,该地块顺利完成签约和腾空工作,并于2016年4月20日完成整体拆除。
如今,原白鹿鞋城地块变成了一个5000平方米左右的城市中心“绿肺”。从6月11日开始,这个配有公交首末站功能的城市“绿肺”已经投入使用,公交55、133、153路公交车从这里始发。未来,它能有效改善武林广场区块和周围环城北路、武林路等20余条公交线路复杂的现状,方便市民出行。
“三改一拆”之后,杭州市还把拆后利用工作与推进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动大项目落地,为城乡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三年以来,全市服务保障重点工程拆除违建870多万平方米,涉及项目推进连片拆违1200多万平方米,为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和大项目推进清扫了障碍、开辟了空间。
上城区大力推进玉皇山南区块拆改建工作,打造了近7万平方米的产业集群基地、23万平方米的安居小区和2万平方米的新增绿地。昔日旧房林立、违建遍地、农居混杂的山南区块实现了有规模、有特色、有前景的基金小镇华丽转身,创造了“始运作就集聚数百家基金企业、仅今年一季度就完成税收3亿多元”的造富传奇。
西湖区龙坞片区推进11个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附、拆小”、“拆棚、拆栏”,拆除涉及2944户农户40万平方米违建,开展截污纳管、电力线和通信线上改下、燃气进村入户、改善静动态交通、美化公共空间、完善城市家具和提升植物景观建设,实现农村环境面貌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为龙坞茶特色小镇建设铺平道路。保障项目落地。
绿色,是杭州鲜亮的基色,绿色发展是实现杭州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
今年,杭州市将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专项行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培植环境优势,厚植发展优势。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