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五水共治”推动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构筑美丽上虞
2016-10-26 07:10:53来源:浙江日报作者:陈烨 袁伟江

  浙江日报10月26日讯上虞应水而生,应水而兴。从上古大舜治水到晋代开凿萧绍运河,从唐代修筑百沥海塘到当代曹娥江治理,上虞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年来,上虞区通过“五水共治”,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水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幅欣欣向荣的绿色画卷在娥江两岸铺展开来。

  曹娥江滨水景观带

  以翻篇归零心态打好综合治水攻坚战

  今年,是省“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是实现治水工作“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目标的决胜年。为此,上虞区紧紧围绕全市“勠力同心、清污夺鼎”总基调,持续推进治水工作。

  坚持“水岸同治”,治水先治污,狠抓污染源头整治。目前,上虞区正全面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通过入河排污(水)口标示标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倒逼沿河污染源截污纳管,减少污染增量,改善河道水质。

  针对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上虞区全面实施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0.7公里,新增城乡生活污水管量7374吨/日,污水收集率达到92.5%。在农村,污水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发展,三年来,累计投资14亿元,涉及全区范围内322个建制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受益农户15.9万户。

  污泥不除,浊水难清。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进全面小康”总体目标,我省治水工作聚焦“污泥歼灭战”。上虞为了打好河湖清淤这个硬仗,斥资150万元引进省级专业测量机构,摸清了全区708条重点河道的淤泥存量。今年1月至9月,共完成清淤505万立方米,总量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清淤总量成绩喜人,仅仅只是攻坚战的一部分,淤泥的科学处理,更考验着上虞人的智慧。区政府委托专业机构对河道淤泥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类处置。另外,针对淤泥二次污染的问题,上虞在全区所有的淤泥运输车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并在区行政管理执法局设立监控平台,实行淤泥运输24小时全程监控。坚决查处偷倒乱倒行为。

  除了治污清淤,兴修水利、防洪排涝也是上虞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上虞便是受台风影响较为频繁的区域。每到夏季,防洪防汛工作严峻,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给上虞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上虞区着力推进“强库”“固堤”“扩排”3类防洪工程建设。在虞南山区,投入8000万元,完成112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有效排除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山区源头防洪安全。在虞北杭州湾,被喻为钱塘江南岸的“水上长城”的海塘封闭圈建成。据介绍,该项目投资11.76亿元,总长18公里、100年一遇抗洪标准,有效地保护虞北区域免受钱塘江潮水侵害。

  为解决城区治污排涝等问题,上虞早在2012年就提出“在城区再造半条曹娥江”的构想。而今,构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日前,总投资9.55亿元的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已与城区主干河道贯通,实现“引水活水”,盘活了城区水系网络,打开了城区河水北流入海的新渠道。此举极大地降低了汛期曹娥江防洪排涝的压力,直接受益群众达到36万人,环境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e游小镇”门户客厅效果图

  以“五水共治”为推手促进转型升级发展

  “治水的关键在于对体量巨大的传统产业进行产能压缩、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如果就治水而治水,即便花再多的钱,最终都会‘打水漂’。”早在2013年底,省委主要领导就系统阐述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理念。

  上虞是曾经的“化工”大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传统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面对昔日的“GDP功臣”,上虞区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行业进行重点整治提升。至今年9月底,已关闭淘汰20家,停产整治54家,落实整改措施100家。全面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专项行动,实现“腾笼换鸟”。

  “要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型业态培育两手齐抓”上虞区委主要领导日前在区委会议上强调。近年来,上虞区正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去年,酝酿已久的中丹生态合作园落户上虞,该园区重点引入了丹麦包括欧洲国家地区绿色智能建筑、水处理、空气质量监测和净化等产业化项目,旨在打造国内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的示范基地。据悉,去年全区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45.1亿元,增长17.8%,占全部工业生产性投资的50.5%。

  除了新兴产业的培育,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成为上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因子。今年5月,上虞区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正式签署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该研究院将针对上虞又一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虞区正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e游小镇”。据了解,这是一个聚焦游戏、移动社交、互联网教育、智慧旅游等信息经济领域新业态的特色小镇。在规划的2.8平方公里内,浙大网新、惠普、新华定制等7个重大项目已在小镇开工建设,项目投资超过50亿元。如今,“e游小镇”成功跻身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并成功列入省首批12个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

  “e游小镇”的建设,是上虞区政府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决心把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经济逐步转到绿色的、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上来,从而占领未来产业新高地。随着今年全国产业高峰会和全球电子竞技大赛这些大型活动在“e游小镇”召开,“互联网+”日益成为上虞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改善环境为引擎构建美丽新上虞

  上虞区东关街道水网密布,浙东古运河穿境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近些年来,为了发展经济,这里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富营养化严重。而今,当我们再次踏足东关街道担山村,看到的却是一条条涓涓清流,昔日童年记忆中的梦里水乡又回来了。

  “现在村里统一截污纳管,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排入管道进行集中处理。而且现在鸡鸭养殖场清理了好多家,鱼塘也不能承包了,水环境自然是提升上来了。”担山村村支部书记姚宝忠说。

  水环境的改变,不仅带来了农村的新气象,也带来了城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曹娥江是上虞的母亲河,但在过去,曹娥江畔集聚了许多印染、纺织、化工、挖沙、采矿等企业,垃圾乱堆,污水滥排,江水浑浊不清。“五水共治”以来,区委、区政府通过关停沿江污染企业和无证砂场、沿岸1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等举措治理曹娥江。根据相关部门检测,曹娥江水质现已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母亲河重焕新颜,离不开上虞人的全力建设。目前,集城市防洪与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城市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曹娥江文化景观带”已完成大半,江滨两岸成为上虞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优选之地。

  如今漫步曹娥江边,放眼望去是郁郁葱葱的绿树草坪,数不胜数的白鹭正在戏水栖息,曹娥江水似一条青色巨龙,蜿蜒向前,美不胜收。

  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上虞人民的幸福指数直线提升。在城区,每年举办的浙东新商都(上虞)购物节,已成为长三角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会展节庆品牌之一,吸引上虞居民及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购物休闲。以城北高铁站为活力圆心的新城正在形成,万达广场等一系列商业配套即将开业迎客。

  在乡村,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早已打响了名声。覆卮山樱桃、丁宅桑果、二都杨梅、野藤葡萄、舜阳红心猕猴桃等品牌水果享誉长三角地区。去年5月,杭州湾海上花田小镇全新开园,海涂的广袤大气、花田的精巧美丽,成为浙江休闲旅游观赏新亮点。

  未来几年,上虞区将进一步围绕“田园生态之美、乡村文化之美、绿色产业之美、环境整洁之美”要求,扎实推进“五水共治”等各项重点工作,加快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的融合发展,让幸福之花盛开在曹娥江两岸。

 
编辑: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