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水稻进入集中收割期。南浔区双林镇大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内, 3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边上是忙着打包的工作人员,这些金灿饱满的稻谷,即将被送上餐桌成为市民的“放心粮”。
主打绿色生态,是功能区内湖州南浔华扬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选择稻蛙、稻鸭共生的初衷。农忙时,170多亩稻田里不时有青蛙跃起,远处传来鸭子“嘎嘎”的叫声,这些青蛙和鸭子,正是稻田的“卫士”,施肥、除虫都由它们来完成。“生态种养是一种多赢的模式。 ”南浔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既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又能提高产量,增加生态效益。
华扬粮油的稻蛙、稻鸭共生养殖模式与善琏田娘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良的想法不谋而合。 2013年开始,他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研究所老师祝增荣合作开始稻鸭共育。 3年时间,面积从70余亩扩展到300亩。成熟的生态技术,使得合作社每亩成本减少近200元、增收1200元以上。
生态种养除了有利于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外,还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效益。每年选取不同的20亩土地,种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种植青菜、小白菜、生菜等,一亩田当成两亩田用,这种稻菜轮作模式,已成为南浔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固定种植模式之一。通过科学的配置和种植方式产生的优质大米,去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南元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伟林从不担心农产品销售问题。去年,湖羊价格持续走低,利润被压制到极限,而王伟林却依旧赚得盆满钵满。原因是他的多种循环种养模式更能实现多元化盈利。
从2013年启动至今,“南元里”已经形成了“羊—羊粪—饲草”“羊粪—蚯蚓—黄鳝”等多种循环模式,既从源头解决湖羊养殖污染,又实现多元化盈利。“现在做企业都要看长远,我们定位的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在,公司以畜禽养殖、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南元里”负责人王伟林说。
近年来,南浔区围绕产业提质增效,改革创新农作制度,成功培育了一批“稻菜轮作、稻鳅共生、稻鸭共育”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示范点,这些生态种养模式,在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开启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大门。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