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率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年,浙江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绘制“治水”蓝图,定下治理目标。并从2014年年初起,全省11地市90多个县(市、区)连续半年时间,在浙江日报上以“五水共治 百城擂台”为题,刊发各地“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和治水承诺书。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承诺有没有从“纸上”落到“地上”?
即日起由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浙江手机报组成的新闻报道组将前往各地回访三年治水承诺,汇集各地治水经验,寻找因“五水共治”而发生美丽蝶变的浙江样板。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记者 陈秋杰)龙游县,地处钱塘江上游,肩负着保护全省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过去,人们常说“北乡一头猪,南乡一根竹”,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中国竹子之乡”的龙游,生猪养殖和笋竹产业是其传统的富民产业,当然也成了最大的污染来源。
“五水共治”三年,当记者再次走进龙游,感叹的不仅水清岸绿的美景,而是龙游渐渐摸索出的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推广可借鉴的转型升级之路。
王牌一:全流域治理
灵山江“颜值”升级成“网红”
灵山江位于龙游南部,三年前被列入了龙游县境内九条重点整治的黑臭河名单。
整治后的灵山江绿水青山风景如画
作为衢江的一级支流,肩负着“一江清水送下游”的艰巨使命,灵山江用三年多的时间做了一次大“整形”:2013年5月开始对沿江的生猪养殖污染进行整治,关停拆除2194家生猪养殖场,对流域范围内72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全面综合治理,共计投入1.35亿元……这一个个数字所换来的是灵山江彻底摘掉黑臭河的帽子,水质由Ⅲ类、Ⅳ类提升并稳定至Ⅱ类的华丽变身。
如今的灵山江,通过水岸连片的全流域治理“颜值”大大提高。而“五水共治”给灵山江畔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美景,更是一条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路。
龙游县治水办副主任葛树印告诉记者,灵山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治理过程中,利用沿江的历史遗迹,设计了“史前稻作文明”、“灵山古堰”、“龙游八塔”等6大主题历史文化景点,厚重的历史文化随着灵山江的新生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从风景到文化,龙游用三年走出了一条“五水共治”的绿色转型路。
王牌二:“大中小”生态循环
养猪大县的 “治猪”之道
龙游,作为传统畜牧大县,2013年有生猪养殖户1.3万余户,饲养量220万头,产值高达20亿元。养猪,曾经为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08年至14年是龙游县生猪养殖规模最大的时候,当然也是污染最严重的时候。”谈起治理前的养殖业,新浩养殖厂厂长连连摇头。
而现在,记者走进龙游小南海镇,曾经养猪较密集的区域如今却没有丝毫异味。村庄里原本污水横流、臭气刺鼻的内河一改昔日模样,清澈见底、垂柳拂堤。
庞大的养殖废水处理机制
养殖行业作为当地的农业“翘楚”同时又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整治起来可谓是压力重重。三年,累计拆除生猪养殖场160余万平方米,硬生生将生猪饲养总量砍半。这其中需要的不仅是铁腕决心,更是科学大胆。2013年,龙游出台《龙游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意见》划定“三必拆”范围,并针对生态畜牧养殖园区的排泄物设计建成了“大中小”生态循环模式,以往最大的污染源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利用。
以家庭农场为单元,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排泄物循环自我消纳系统,这是自我消纳的“小循环”;利用生猪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地势落差,将养殖园区沼液输送到种植基地,这是种养结合的“中循环”;而依托浙江开启能源公司创建的“生猪排泄物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则形成了全县域的生态养殖“大循环”。
开启能源董事长朱有标向回访组记者介绍他的浓缩液态肥
开启能源的董事长朱有标将他的“开启模式”称之为一场“农业革命”。他说,“革命,往往一开始都是不被人理解的。2009年我刚开始做这种循环农业时四处碰壁。但我相信,一味地以牺牲环境来创造经济利益绝不是长久之计,而纯粹为了治理环境会让企业入不敷出,只有发展循环农业达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
目前,开启能源每年可产沼气750余万立方米,发电16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4500吨、减排二氧化碳10余万吨。开启能源现已并入国家电网,其产生的电能可造福千家万户;同时其生产的固体有机肥和液态浓缩肥用于发展有机农业,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经过高温碳化处理后的生物质碳和燃料
生猪养殖所带来环境污染因素,除了粪便、养殖废水,还有病死猪,病死猪处理不到位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对老百姓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龙游建立了一套“政府监管、财政扶持、企业运作、保险联动”的生猪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由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运行。一方面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防止他们再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另一方面,采用国内最新高温炭化处理技术,将病死动物全部变为生物质炭资源化利用,从根源上解决了病死猪的处理问题。
从一头猪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入手,从粗放的生猪养殖到有机生态循环农业,龙游这个养猪大县找到了一条变废为宝、循环发展的“治猪”之道。
王牌三:塘底排污开先河
洁水养鱼 游出“鱼文化”
谈到养殖业就不得不提起渔业,鱼塘水作为很多塘河水的污染源,也是“五水共治”治污的对象之一。
龙和渔业园——洁水渔业基地
记者走进龙游龙和渔业园,看到的是一个集水乡美景、垂钓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鱼文化园。据悉,杭州“西湖醋鱼”85%以上的原料鱼均来自这里。
大面积的鱼塘养殖必然需要稳定的水质保障,为此,以龙和渔业园为模板,龙游在全省率先成功建立渔业养殖水塘底部排污循环利用系统。
该系统将集污井设置在鱼粪便最容易沉积的地方,利用水压差把集污井内的鱼粪便压入池塘边集污池中,再由污水泵抽入尾水处理装置,经过处理的鱼粪在干化池中提取后做成有机颗粒肥,而肥水经过处理后,排入种有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净化的水质还能返回池塘循环利用,真正实现“养鱼不泛塘,种菜不施肥”的循环利用效果。
原本充满污泥和污染的鱼塘变成观景“鱼缸”,龙游通过塘底排污让鱼塘变成了鱼文化园,完成了小鱼塘到现代农业园的华丽转型。
三年治水路,龙游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了富民惠民新优势。生态为当地带来的福利已经从一条条河道延伸至了城镇、田野、村庄之中,龙游转型的探索为当地百姓找到了一条经济生态双赢路。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