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7日讯 13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唐朝诗人孟浩然乘舟路过武义江,夜宿舟上,写下名作《宿武阳川》: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熟溪是武义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武义人。她从武义桃溪白姆交界的大山里蜿蜒而来,奔向武义县城,是武义江的干流之一。继而流到金华,汇入婺江,再汇入兰江,此后是富春江,钱塘江,最终入海。可以说,今天的武义,因治水拆违而闪耀光芒。特别是“五水共治”这一魄力罕见、工程浩大的治水行动,使武义赢得一张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金名片”。
碧水青山里的武义三港乡章湾村 朱谢旻 摄
今年,武义认真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不带入全面小康”和市委提出的“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要求,在去年成功创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荣获“大禹鼎”的基础上,以翻篇归零的姿态再出发,紧紧围绕“实现可游泳、再夺大禹鼎”目标,自我加压、负重拼搏,治水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3个出境交接断面水质2个II类,1个III类,均达到优秀等级。5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消灭了所有黑臭河、垃圾河,全县29条干支流已条条实现“可游泳”,其中27条已保持在II类以上。一年来,打好“治、管、保”组合拳,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治水拆违倒逼产业转型,治出了美丽乡村,治出了美丽经济。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浙商回归,今年新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9个,完成投资19.18亿元,全县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娱乐项目纷纷建成,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省级生态工业试点示范县、低碳试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在最近全省26个“摘帽”县发展实绩考核结果通报中,武义县已进入一类县前列,成功进入全省中等发达县(市)行列,跻身浙江省投资价值潜力20强。
一个样板:昔日养鸭场拆改变民宿 这里能看到武义江的最美景致
从上海市区出发,驾车约4小时,35岁的张女士来到了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把车停在停车场后,张女士沿着熟溪河岸的武义绿道,悠哉地往前走,一路上古树成荫,亭台楼阁。绿道的右手边,熟溪上游最美丽的一处,就是她的目的地:一水间民宿。
与2个月前初次来时一样:水边的码头系着一艘乌篷船,在水流中轻轻摇摆。在上下两个石坝间,她可以自己悠闲泛舟。石道古朴,大树参天,房子的廊柱刻着古老的故事,窗棂上有慵懒的夕阳。时隔一千多年,她仿佛跟诗人孟浩然站在一起,看着同一幅秀美的山水画。
这一次,她准备在一水间住上一周。此前,她从朋友处听说这家民宿很棒,住过一次后,就一直心心念着它的好。这次提早半个月预约,才订上房。
谁能想到这样一家民宿是在一家原本臭气熏天的养殖场旧址上建起来的?2006年,大公山村的村民们大兴养殖业,到2014年养殖户增长到50多家。整片熟溪,都被鸭子霸占,环境十分糟糕。2013年,有市民在武义绿道骑行,当骑行到现在的一水间这片区域时,差点被熏晕。作为浙江首条田园休闲绿道,它周边的环境怎么可以这样?于是,该市民向相关部门反映了情况。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2014年来,声势浩大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战役在武义打响。民宿主人詹丰勇至今记得,2014年自己第一次进入大公山村的情景。“捂着鼻子艰难走过来的,到处是鸭粪猪粪……”做建筑出身的他,准备开个民宿。一开始,因为这里的环境他多次打过退堂鼓,经过不断考察,他了解到当时武义好几个乡村已经开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成效颇不错,对此他有了信心。
经过各方努力,养殖场纷纷被拆除,熟溪水展露新颜。今年2月,一水间民宿正式开张。民宿进门是一个大院子,U型两层,总共18间房,院子里错落放着一些瓶罐,插满了山野里采的花,一旁的展架陈列着古旧的器物和陶艺作品。在一水间,无论是厅堂或是房间,都有专门的饮茶区域和整套茶具,这也是一水间的自然恬淡的态度。
短短9个多月,一水间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目前,一水间的住客主要来自温州、杭州、上海、江苏,入住率达到80%左右,每到节假日,几乎是一房难求。很多人专门开三四个小时的车赶过来体验,还有些是住过一次又回来住的。
“改、拆”,简简单单两个字,却蕴含着一场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折射出武义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个承诺:河长下河游泳水质全域提升
为确保实现“可游泳”目标,武义在今年初全县“五水共治”大会上就宣布每位河长都要到管辖河段游泳,以此倒逼河长落实好“治、管、保”各项工作,加快水质提升。一年来,各级河长坚持问题导向,追根溯源找污染源,以不整治到位不罢休的决心消除污染源,狠抓畜禽养殖场整治,加快截污纳管,严控排污口,全县大小河道水质明显提升。
综合推进白鹭溪流域治理,昔日黑臭河如今可游泳。白鹭溪是武义江的主要支流,由于两岸流域造纸厂、浮选厂等工业企业直排污水、废矿砂,百姓乱倒生活、建筑垃圾,曾经是鱼虾成群、风景秀丽的白鹭溪水质降至劣Ⅴ类。2014年初,武义县全面打响白鹭溪治理攻坚战,铁腕整治污染源,因地施策促长效,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白鹭溪交接断面水质已稳定达到III类,美丽生态经济初见成效。
在组织开展“畅游母亲河·见证水之美”千人游泳活动后,全县19个乡镇(街道)、度假区先后组织乡、村河长在本辖区内原先最差河道游泳。9月13日,武义县政府相关领导带领武义曾经最差河道白鹭溪沿线30多位镇、村河长下河游泳。全县所有河流已全部实现“可游泳”目标。
一个创新:“太阳能并网+稳定塘”终端水质有效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出水水质,武义在全省创造性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太阳能并网+稳定塘提升”模式。一是将污水处理池终端太阳能发出的电与国家电网系统连接,终端多余的电卖给国家,解决村级运维资金短缺问题。据测算,日处理量200吨的污水处理终端年结余电量12280千瓦时,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5784元。目前,武义已有23套太阳能微动力处理终端实现了并网发电。二是将处理终端出水口再建稳定池塘,在池内种植水草,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和水草来吸收污水,经过再处理后终端出来的水质可达III类水质。目前全县已有俞源乡小后陶村、桃溪镇锦坪村、王宅镇马府下村等52个处理点已建成使用。该做法得到了金华市农办的充分肯定并给予推广。
一个公示:每周评比张贴 掀起环境大整治新高潮
脏乱差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一大顽疾。为加大环境卫生整治,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武义县在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两乱”整治和“三改一拆”热潮中,实行党员包片、每周评比、“红黑榜”公示,有效推进整治进度。全县各村都划出党员包干责任区,明确工作任务。各乡镇(街道)根据村庄环境整治情况,每周评比“最美村”和“最差村”,并在当地报纸上公示、曝光,形成了乡镇与乡镇、村与村“比着干”的工作态势。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各村群众积极参与大整治,成效明显,村内多年来未清理的卫生死角得到全面清除,一直未拆的乱搭乱建得到全部整治,未出现一例群众上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尤其是今年7月以来,武义县委、县政府从全县选派“百名干部”,支持桐琴镇开展以“拆、改”为内容的“争创小城市培育试点、打造全域化发展标杆”百日攻坚行动,灵活攻坚,创新工作方式促全面“开花”,合理规划,有效实施空间优化和利用,强力推进拆违治乱。截至10月20日,该镇共拆除违建620宗、面积11.19万平方米,在全县掀起“三改一拆”新高潮,竖起“三改一拆”新标杆。
一组数据:搭设“六大行动”平台 实现拆违任务翻番
“三改一拆”旨在改变城乡环境,拆出发展空间。武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搭设六大专项行动平台,以干事清单方式进行交办,实现拆违任务翻番目标。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拆违127.74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32.25%;土地利用率达到84.34%。全县城中村改造面积48.36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22.4%;旧住宅改造面积175.1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00%;旧厂区改造面积55.3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307.22%,“三改”工作跨入了先进行列。
“六大专项行动”主要指违建整治逐村推进、城区拆违整治、企业严重影响消防安全违建整治、“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国土卫片执法和“亮剑行动”等。在违建整治逐村推进行动中,武义县已完成逐村整治329个。城区拆违整治行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改造和创国卫等重点工作,专门下达了6万平方米的城区拆违任务,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企业严重影响消防安全违建整治行动已整治企业违建133家,整治面积4.65万平方米。在“环境整治、靓化金华”整治行动中,省级交办的34宗整治任务,已完成34宗,完成率100%。
一个成效:依法拆除城区违建11.8万平方米
在城区拆违行动中,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始终坚持“狠抓典型,以点带面”,并收到了良好成效。截至11月底,武义县共拆除城区违法建筑366宗118397.05平方米,处罚补办30宗10484.35平方米,拆违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
负责城区拆违的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严管新增违法建筑的同时,加大力度拆除存量违法建筑。开发区(白洋)中队深入象龙小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拆除了乱搭乱建水池80余个,拆除违章搭建雨棚、钢棚27宗,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30余车,大大改善了该小区的生活环境。壶山中队加大力度对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存量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拆除了俞源街原古玩市场8间店面房260平方米,配合壶山街道拆除汤岭脚村佛堂前地块22户承租户的3.4万平方米违建厂房,以及北岭府小区内11户业主擅自在露台搭建的阳光棚400多平方米。熟溪中队依法拆除了原体育馆地块7位承租业主的3590平方米违建,协助熟溪街道拆除了熟溪经济合作社3万平方米违建厂房。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