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率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年,浙江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绘制“治水”蓝图,定下治理目标。从2014年年初起,全省11地市90个县(市、区)连续半年时间,在浙江日报上以“五水共治百城擂台”为题,刊发各地“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和治水承诺书。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承诺有没有从“纸上”落到“地上”?
即日起由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浙江手机报组成的新闻报道组将前往各地回访三年治水承诺,汇集各地治水经验,寻找因“五水共治”而发生美丽蝶变的浙江样板。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季建荣 编辑孙璐)路桥区,地处温黄平原,全区背山面海,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台州市水系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作为金清水系末端的路桥,在享受得天独厚自然禀赋的同时,也承担着一江清水入东海的压力。
自“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路桥区共排出“五水共治”项目45项,总投资达50亿元,启动实施了治水“十大工程”,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治水工作。
完成一级管网建设96.5公里、二级管网建设190公里、三级管网建设920公里,污水主干管达到主要河道全覆盖;累计完成21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荣获“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县”称号;全面消除黑臭河、垃圾河,疏浚河道354条442.5公里,全区438条709公里河道的长效保洁已实现市场化运作;拆除沿河违建109.84万平米,成功创建全省“清三河”达标区;省控下里桥断面全面完成消劣任务……
三年来,路桥区在“五水共治”工作中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三年来,“五水共治”也让路桥区城乡水环境显著提升。
乡村环境焕然一新
一提再提“城市之肾”出水达到“准IV类”
“看,这些小鱼在水池里游得多欢快。”在路桥区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观察井旁,工作人员指着游鱼说道。
据悉,今年9月底,投资6000多万元的台州市路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9万吨/日)再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准IV类”标准。
严苛的出水要求,源于路桥区对区域内水环境整治提升的高标准。在路桥区,没有生态补水源这一实际“缺陷”促使当地不得不立足自身改造,从污水处理厂出水做文章。
路桥污水处理厂一角
“2015年底,路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从一级B提升至一级A标准。今年3月份,路桥区启动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再提标工程,选用反硝化滤池+硝化滤池的深度处理工艺,将污水排放从一级A标准提高到‘准IV类’标准。”台州市路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旦斌说道。
对比一级A标准,“准IV类”水的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下降60%,悬浮物、动植物油、石油类、色度下降50%,氨氮下降30%,污染物总量大大降低。
“我们年底前开工建设滨海污水厂二期扩容工程,也将一并实施该污水厂出水水质‘准IV类’标准。待建成后,路桥两个污水处理厂‘准IV类’出水可以用来作为河道的有效补水源,既能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难题。”路桥区治水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河、塘同治 将治水延伸到水系末梢
路桥区在抓好水系动脉—各级河道整治的同时,2014年在台州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池塘综合整治,对区域内4099口池塘进行综合治理。分阶段对全区4099口池塘进行清淤疏浚。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疏浚清淤2899口,疏浚方量200万立方,完成进度达到70.7%。
前平桥村生态公园
从塘水清清到死气沉沉,再到现在的水清鱼现,看着家门口的池塘,峰江街道下陶村的陈老伯喜上眉梢。
“以前什么垃圾、污水都往池塘里去,时间久了,垃圾越来越多,水越来越黑,臭得不得了。”回忆起几年前的场景,陈老伯还历历在目。
“池塘处于农村地表水系的末梢,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池塘既承担着农业灌溉与防洪排涝、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更是广大农村百姓嬉戏的天然游泳池,寄托着浓浓的乡愁。”峰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了留住乡愁,唤回往日的塘清岸绿,路桥区各级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池塘清淤疏浚的同时,还通过改建梗阻水流涵沟、铺设过水管网、开挖明渠等系列措施,让池塘水系活起来,与此同时,在整治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充分挖掘和提炼水系特色,建设了一批展现人文、历史的点状景观。
“让乡村池塘恢复往日清波,也是‘五水共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池塘虽小,却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的下陶村,修葺一新的精品池塘、生态湿地休闲公园已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治、转结合 打造治水美镇台州样板
昔日的路桥区新桥镇,受废旧塑料拆解、清洗、造粒等行业的影响,水环境污染严重,辖区内主要河道和水塘多数成了垃圾河、黑水河和臭水塘。其中10条黑臭河、垃圾河被省治水列为重点整治河流,占全区的17.8%。
五水共治,给了新桥镇新的契机。从2013年开始,新桥镇以改善区域水环境、城乡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综合治理。
乡村文化旅游游客如织
“截至目前,新桥镇总计完成了对17条河道、18.8公里清淤,清理河塘220余口,面积18.05万平方米。拆除全部违法占用河道、严重影响河水流通以及生产生活废水直排河道的违章建筑,共8.2万平方米。”新桥镇党委书记车洁琼说道。
另外,针对区域内产业特性,新桥镇同步开展废旧塑料加工、非法电镀、非法酸洗加工等专项整治,三年来累计取缔非法电镀、非法酸洗加工户12户;关停、取缔非法熔炼、压延、铸造加工点65家,清理取缔非法场外拆解场点900多个;依法从重从严追究当事人责任,行政拘留28人,彻底整治了各类低、小、散的水污染源头。
“我们在整治污染的同时也兼顾产业的发展,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废旧塑料市场已经全面完工,新桥镇废旧塑料从业人员已全部搬迁至市场内,预计12月可全面开业。在今年,我们还实施实施沿河铝拉丝行业整治,区域内的26家拉丝企业已经全部搬迁至标准工业园区实现规范化生产,预计产值可达6亿元,同比增长20%。”新桥镇治水办工作人员说。
金大田村市集活动
走进现在的新桥镇金大田村,映入眼帘的是古朴雅致的建筑群和优美宜人的田园风光。在“五水共治”推动下,金大田村对全村范围内电器拆解、废塑料加工等高污染作坊企业进行关停,并对村庄内河进行综合整治、修建生态式公园。同时,金大田村还以村中明清时期古建筑为基础,深挖历史内涵,传承“耕读”文化,打造别具风味的文化礼堂,真正实现“田园变百姓舞台、礼堂成精神家园”的构想。
“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还提出了‘果蔬代绿化、田园当公园’的思路,即使用本地树种和果蔬代替传统绿化植物,保持田园种植功能,体现乡村田园风光的理念。”金大田村两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经过几年努力,曾经脏乱不堪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画卷。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金大田村举办的乡村休闲旅游、花田市集、扶雅读书会等特色项目已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及手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