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记者探寻进行时

余姚:为百姓筑起平安堤坝 打造节水城市浙江样板

回访三年治水承诺 寻找“五水共治”蝶变样板——余姚篇

发布时间:2016-12-23 12:37:04 来源: 浙江在线 仲瑶卿

  编者按: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率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年,浙江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绘制“治水”蓝图,定下治理目标。从2014年年初起,全省11地市90个县(市、区)连续半年时间,在浙江日报上以“五水共治百城擂台”为题,刊发各地“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和治水承诺书。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承诺有没有从“纸上”落到“地上”?

  即日起由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浙江手机报组成的新闻报道组将前往各地回访三年治水承诺,汇集各地治水经验,寻找因“五水共治”而发生美丽蝶变的浙江样板。

  浙江在线余姚1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仲瑶卿 编辑孙璐)余姚,地处浙江东部宁波平原,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赋予了其“东南最名邑”的美誉。

  重拳整治防洪排涝,为百姓筑起最牢固的堤坝;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余姚经验”获全省推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拆除养殖场25.26万平方米;清淤治污名列宁波前茅,劣五类水质下降比例达63.1%……

  “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如今的余姚,在治水之后正散发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余姚姚江亲水平台

  “五水共治”重在防洪排涝

  流域治理解决地理“弱势”

  2013年台风“菲特”重创余姚,最高水位达3.46米,导致70%以上的城区被淹,百姓饱受洪涝之苦。为了实现“余姚不能再淹”的目标,一场以“防洪水、排涝水”为重点的“五水共治”攻坚战在余姚打响。

  余姚地处平原低洼地带,其母亲河姚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先天的地理“弱势”造成了姚江在相同流量情况下,排涝能力弱于其它江水。如何消除易淹区域?如何为百姓筑起平安之坝?成为了余姚最亟待解决的难题。

  来到姚江干流堤防竹山桥段,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岸植被郁郁葱葱,江面开阔水质清澈,游步道沿着姚江蜿蜒向前,偶有行人三三两两漫步其中。这便是集防洪、排涝,与百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据了解,该工程共整治两岸堤防22.717公里,改建泵闸15座,新建桥梁2座,已经于2014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远程实时监控。

  隐溪河

  据了解,治水三年,余姚已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欲打造成以“东泄、西分、南蓄、北排、中疏、低围”“4+1”骨干工程为核心的流域防洪排涝模式。

  在陶家路江附近,挖掘机正加紧作业平整土地,两岸用石子砌成的堤防已基本完工。“陶家路江二期整治工程是北排‘二通道’工程的一部分,在今年年底将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50%。”余姚市水利局副局长毛洪翔向记者介绍道。据介绍,该工程全长5.2公里,将原有30米宽的河道拓宽至80米—100米,并向下挖深。“不仅可以提高向北防洪排涝能力,同时提高河网的调蓄能力。”毛洪翔说。

  与此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姚江流域防洪排涝问题,姚江上游西排工程也于近日正式开工。该工程通过开辟姚江流域向曹娥江排洪的通道,提高上虞区二十公里河道沿岸的防洪排涝能力,可有效减轻姚江干流及余姚城区的防洪压力。

  玻璃挡墙、移动挡板、生态气囊……

  为百姓打造最牢固的平安之坝

  防洪排涝,还需疏堵结合,为此余姚不仅加高堤防,还引入了多种“防洪神器”。在姚江城区段的一侧,记者看到用透明玻璃做的防洪墙,既时尚又美观。毛洪翔告诉记者,为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需将堤防提高至4.13米,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地段,无法使用泥土堆高的办法,便采用了玻璃挡墙。”

  防洪玻璃挡墙美观与实用兼具

  据了解,玻璃挡墙是用两块各厚1.5厘米的钢化玻璃组成,总厚度可达到3.11厘米。安装时,玻璃与地面的缝隙将用混凝土填充,两块玻璃之间使用工字钢柱子链接,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防洪与美观并存。

  在兰江广场外侧,有一条灰色的橡胶漫步道,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下,藏着的是能保一方百姓平安的“防洪利器”——生态气囊支撑坝。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设备利用可以充放气的气囊作为坝体的支撑,由基础锚固螺栓、橡胶气囊、钢盾板和一套气动控制系统组成。使用时,利用临时发电车进行充气,顶起坝体。“生态气囊支撑坝的橡胶气囊采用特种橡胶制造,耐老化性能超过30年。充气后的坝体顶部高程4.13米,可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并能在20分钟内就能完成充气。”毛洪翔介绍道。

  生态气囊支撑坝

  除此以外,余姚还引进了“德国防洪神器”——移动防洪墙,具有抗压能力强、不影响景观,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在今年“莫兰蒂”和“马勒卡”台风来袭时,“防洪神器”首次在余姚亮相。

  移动防洪墙

  节水型社会迈上国际舞台

  “余姚”经验在全省推广

  余姚的“五水共治”工作,重点在防洪排涝,难点在治理污水,亮点在节水供水。”余姚市五水共治办专职副主任朱刚说道。

  在泗门镇谢家路村的一个农场,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的黑色管子,整齐地分布在整个农场中,“这就是全市都在推广的经济型喷滴灌技术,现在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按,就能远程遥控设备进行自动灌水。”该农场场主汪艇艇介绍道。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会造成水资源、肥料、农药浪费,还无法使农作物达到应有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农民的收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余姚从2000年开始开发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该技术还获得了水利部陈雷部长的点赞。

  据余姚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余姚市喷滴灌面积已达到13.5万亩,养殖场喷滴灌面积达40.5万平方米,占规模化养殖场的96%,累计节水9200万方。

标签:节水 余姚 治水编辑:仲瑶卿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