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热聚焦 冷思考· 转型升级看浙江
城乡统筹 美美与共——代表委员热议治水拆违
2017-01-17 19:30:16来源:浙江在线作者:钱祎 吴佳蔚

  浙江在线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钱祎 吴佳蔚 编辑仲瑶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留住身边的一波清水,环境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把拆后的土地充分利用,老百姓才能尽享拆改红利。

  抱着更高的希望和信念,省政协委员、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齐育华带着几份详细的提案,来到2017年省政协会议会场。他今年的提案,几乎都与治水拆违有关。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这一在浙江先行先试的做法,引起全国瞩目。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水中的变化、岸上的突围,许多代表委员和齐育华一样,不仅对治水拆违带来的环境新变化津津乐道,更对全面治城治乡有了更多期待。

  一个经验,发动全民参与

  在齐育华的家乡丽水,当地百姓始终相信,守住了绿水长流、青山长青,就守住了“金饭碗”。这些年,经过一级级河长落实,工程治水、社会治水和科学治水齐发力,原本“清凌凌的山泉水入城变成黑水流”的现象已不再,鱼虾渐多,城乡河道的命运已被悄然改写。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全省6.1万名河长搭建起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谱写了一部现代版“大禹治水”壮歌。

  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及治水拆违:“坚定不移推进‘拆治归’,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入实施‘三改一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治城治乡”……

  这些都落在齐育华眼中。在欣喜的同时,他期盼更多,“治水,关键要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他说,近年来虽然“政府干、百姓看”的现象已有很大改变,但仍需进一步扭转,“比如农村治水,是要让农民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而不是等河道变脏后再花大力气治理。”

  清淤泥、活水网,是2016年之江大地上的热词。一支支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等投身其中,社会效应进一步扩大。

  “更好地营造全社会治水氛围,还要与每个治水项目结合。”齐育华补充说,“老百姓要参与到治水的每个环节,新上项目要多听听基层群众的意见,让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项目建设和使用。”

  在省人大代表、平阳县萧江镇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学寿看来,治水拆违要进一步深入,得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尽力消解百姓心结,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在我们社区,有的居民对拆迁有排斥心理,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环境,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为了让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加入危旧房改造计划,杨学寿陪着老人奔走于多个重建示范小区,5个月后终于换回老人一句饱含嘉许的“好”。

  他说,民众转变观念,是深入推动治水拆违的原动力,“政府要进一步引导老百姓理解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让他们的生活更放心、舒心。”

  一个方向,加快转型步伐

  “有违必拆、有污必治,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兼具基层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杨学寿对治水拆违产生的“蝴蝶效应”有着更敏锐的感知。

  整治前的萧江镇,是平阳塑料制品和皮革加工的聚集地,每年近90亿元的产值,却建立在工业污水直排、无证作坊林立的乱象之上。

  “早年有人说温州人富,但一些来过温州的客商却有些失望,因为城乡面貌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有朋自远方来,未能乘兴而归,杨学寿觉得,这有损的是投资环境,更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的任重道远。

  在萧江镇关闭拆除百余家无证作坊、截污纳管工程一步步上马后,短短几年间,这里的水变清了,沿岸企业的年产值也提升了10%。“治水拆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效益显而易见,企业受益的同时,更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紧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杨学寿说。

  有这个想法的,还有省人大代表、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支部书记杭兰英。她认为,以牺牲环境换来的发展,迟早要付出代价,但淘汰落后产能、重拾绿色生态,也需忍得了一时阵痛,“这需要党员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又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紧转型。”

  祝温村曾是个养猪大村。她直言,在基层工作30多年,河长是她干过的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整治养殖场,办起工艺制造企业,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而杭兰英负责的河段,曾经的黑臭河,已是“溪潭水澄澄,彻底镜相似”的清新模样。

  “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报告提出的这些目标任务,在杭兰英看来,就是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一个命题,深化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等长效机制。”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些熟悉的词语,省政协常委、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隗斌贤颇有感触。

  查漏补缺、防微杜渐,治水拆违攻坚战要以更清晰的目标、更坚定的信心向前推进,向完善长效常态化管控机制深化。在今年的提案中,隗斌贤把目光锁定在如何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谋求监督治理模式的再创新上。

  “严格考核问责追责,实行生态环境损坏责任终身追究制。”隗斌贤说,“比如为每个河长量身定做一个奖惩分明并纳入政绩考核的机制,把法规性制度、引导性制度和实施性机制有机结合,为创新河长制监督治理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这一想法与齐育华不谋而合。齐育华建议,各地要分解落实考核责任,建立治水拆违问题库和整改销号制度,推行“红黄牌”通报,有激励、有惩戒,定期对社会公布,并推广河长APP、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考核。

  进入“十三五”,我省把生态环境作为需要重点补齐的三大发展短板之一。时至今日,治水拆违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基层调研时,齐育华发现,有些地方“三改一拆”治表不治本,存在“有举报严处理,不举报绕道走”现象,他把这些情况写进提案里,提出要制定更细化的指导意见,让“三改一拆”工作更持续,“规划先行,建设在后,一定要符合实际,对未批先建的要视具体情况处理,处罚或拆除要公开公平。”

  治水生美景、拆改拓空间,浙江城乡,正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亮丽风景。

编辑: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