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垃圾中转站的旁边,竟然建了个产沼气的圆球型建筑。这是新春走基层期间,记者看到的新鲜事。
“这个建筑叫一体化厌氧罐,农户的有机生活垃圾经过处理,沼液可以浇灌农田,沼气可作生活燃料。”随行的常山县同弓乡党委书记王建坤介绍,就这个工程,可日产沼气50立方米,供集镇上的40余户经营户使用。
同弓乡“三合一”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中心总投资400余万元,去年6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开始投入试运行。
这个占地3余亩的处理中心,配备了垃圾压缩机、堆肥机、沼气池、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等,具备垃圾中转、有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制沼三大功能。王建坤说,像这样的“三合一”农村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
近些年,垃圾分类逐渐普及,但有效处置却因需要大量投入而相对滞后。财政同样吃紧的常山,去年在同弓乡试点“三合一”模式,打破部门间的藩篱,整合农办、农业局、环卫等多个口子的项目和资金,集中资源建设“一站式”综合处理中心,有效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该中心将农村剩饭菜叶等厨余垃圾放进堆肥机进行处理;稻草豆秆经专门的流水线粉碎压实投进沼气池;塑料袋等“不可烂”垃圾则被压成块状运往县城处理。
记者看到,在垃圾中转站内,有一台新安装的大型压滤机。该机器一天可处理7吨生活垃圾,压缩打包后的垃圾运往县城处理站,既方便卫生,又节约运输成本。
“春节期间,生活垃圾相对多些,每天的固体垃圾要运五六吨。”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垃圾中转站旁边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房内,还放置着几台秸秆分水机和一台餐厨垃圾处理机。秸秆分水机具有处理甘蔗、水稻等农作物的茎叶(穗)功能,将其压缩后送至西侧的沼气池作原料;餐厨垃圾处理机产生的有机肥直接供应乡里的种植大户。
据了解,同弓乡“三合一”处理农村垃圾好处多,既减少了重复建设,又提高了设施利用率。一般的有机垃圾处理和秸秆处理都用得上的制沼系统,在“三合一”后建一个就够。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堆肥机等同样一机多用,加上土地、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投资减少至少一半以上。目前,该中心试运行期间,能满足全乡8个村,1万多人口的垃圾处理需要。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